低溫奶發力引領乳業消費升級
2016/06/21
我國消費者喝奶口味正在逐漸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喝低溫奶,新鮮低溫產品已悄然占領市場30%的份額,低溫奶年增速更是超過了10%。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消費升級的需求帶來了低溫奶的迅速發展,不過要想占據主導地位,低溫奶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要超過常溫奶還要很長一段路要走。
低溫奶增長迅速
就在兩年前,低溫奶還只占據大約兩成左右的市場份額,而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日前表示:“2015年,全國原奶產量達3900萬噸,其中低溫奶增長迅速,占液態奶的比重已經接近三成,隨著低溫奶產業發展不斷完善,未來低溫奶將持續快速增長。”
中國奶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乳企發展速度放緩,液態奶的增幅僅有5%,而低溫奶的增速卻逆市達到了10.5%。
就目前而言,常溫奶仍是主流產品,伊利、蒙牛兩家企業液態奶的主要產品均是常溫奶;而多數區域乳企則以巴氏奶為主的低溫鮮奶主打液奶產品。據《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了解,除了三元、新希望兩家公司之外,上海的光明乳業、山東的嘉寶乳業、廣東的燕塘乳業等區域性品牌都以低溫奶為突破口,已形成了實力較為雄厚的低溫奶陣營。
由于銷售較好,大力發展低溫奶也被各大企業提上日程。今年1月,科迪乳業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54億元,用于低溫乳品改擴建及冷鏈物流建設等;新希望乳業耗資6億元投建的西南地區最大低溫奶生產基地于今年4月正式投產。而根據媒體報道,身處常溫奶陣營的乳業龍頭伊利、蒙牛也正在策劃,欲涉足低溫奶市場。
消費升級催熱低溫奶
谷繼承認為,低溫奶出現快速發展的契機主要有兩方面:首先,上游發展給低溫奶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或者說奶源的紅利推動了低溫奶的發展。“前幾年,當原料奶的價格已經攀升到很高的時候,要推廣低溫奶的難度非常大,隨著中國大型規模化牧場的發展,奶源各項指標不斷提升,給低溫奶發展提供了價廉物美的奶源。”谷繼承如是表示。
其次,消費升級時代已經到來。如今消費者已經逐漸分層,低溫奶可以更好地迎合消費升級的趨勢,并實現快速增長。
一位行業觀察人士也表示:“目前一些本土品牌的低溫液態奶產品都能保持銷售勢頭良好,特別是在區域銷售方面,盡管本地收奶價、零售價也都偏高,但市場培育成熟,消費者接受度高。”
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由跟風購買進口復原乳,投入到國產原奶制作的新鮮低溫產品懷抱。北京王先生告訴記者,我平時都是喝低溫鮮奶,因為相比常溫奶其營養更豐富。
對此,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除低溫酸奶外,巴氏奶和常溫奶都涉及到了通過加熱殺死細菌的熱處理,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對熱敏感的營養成分。不過由于常溫奶經歷了更嚴酷的熱處理,在殺死更多的細菌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犧牲”了一些營養物質,比如一些維生素和可溶性蛋白。就營養成分和口感來說,巴氏奶的確是比常溫奶更好一些。
山東乳制品輕工業協會秘書長蘭文忠也表示,常溫奶采用超高溫滅菌技術加工而成,能殺滅牛奶中的所有微生物,但這樣滅菌后的牛奶營養成分損失較大,尤其是鈣和維生素。保質期比較短的液態奶為巴氏奶,消費者只能在超市的冷鮮柜中找到,保質期一般在一周左右,它采用低溫加熱的巴氏殺菌法加工而成,能最大程度地保持鮮牛乳的營養含量和良好口感,其中包含一些活性蛋白,但需低溫保存。巴氏奶還有一個大的特點是不能添加防腐劑及一切添加劑。
此外,政策出臺也為低溫奶的發展帶來機遇。農業部新修訂的《巴氏殺菌乳和UHT滅菌乳中復原乳的鑒定》標準已于2016年4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的修訂出臺,完善了我國復原乳鑒定標準,為監管違規添加復原乳提供了科學依據。該新規將大大打擊在低溫奶及常溫奶中添加復原乳的行為,有利于推動低溫奶產業健康發展。
前景廣闊還應解決短板
低溫奶憑借保留牛奶營養成分多和口感好等特點,近年來獲得的市場關注度越來越高。“低溫奶代表了乳品工業的現代化程度。”乳業專家宋亮表示,“因為從養殖到加工、物流、配送、儲藏需要全程冷鏈,低溫奶特別是鮮奶,代表著冷藏食品工業的最先進的水平。隨著消費者對低溫產品的偏好日益增加,鮮奶將成為中國乳品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悉,當前我國的低溫奶與常溫奶消費比例為3∶7,而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一般為6∶4。另外,參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低溫奶消費占整個乳品消費90%以上市場的現狀,業內專家認為,僅占國內消費30%的低溫奶可增長空間巨大。
雖然前景廣闊,但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相比常溫奶,低溫奶在營養上更勝一籌,但要大力推廣難度很大。低溫奶對奶源要求高、運輸半徑小、保存要求嚴苛,這都限制了低溫奶的廣泛推廣。“就目前中國液奶市場而言,特別是在地縣級市場,常溫奶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主流地位”。
乳業專家王丁棉分析說,發展低溫奶需要企業構建冷鏈團隊,但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成本會很高。另外,由于保質期短,不適宜長時間運輸,低溫奶的銷售半徑太小,只能覆蓋幾百公里,這意味著如果企業想要在全國鋪貨,只能在各地建工廠,這也會帶來高昂的財務成本。
按照業內人士的介紹,低溫奶最講究的就是服務半徑,由于低溫冷鏈配送和銷售的要求,最適宜的銷售半徑為300公里。此外,常溫奶由于較長的保質期和儲存運輸過程不需要冷藏,通常在價格上也比低溫奶稍微便宜一點。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也認為,低溫奶目前主要聚焦在消費升級領域,與常溫奶形成一定的差異競爭,低溫奶要超越常溫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信息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低溫奶增長迅速
就在兩年前,低溫奶還只占據大約兩成左右的市場份額,而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日前表示:“2015年,全國原奶產量達3900萬噸,其中低溫奶增長迅速,占液態奶的比重已經接近三成,隨著低溫奶產業發展不斷完善,未來低溫奶將持續快速增長。”
中國奶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乳企發展速度放緩,液態奶的增幅僅有5%,而低溫奶的增速卻逆市達到了10.5%。
就目前而言,常溫奶仍是主流產品,伊利、蒙牛兩家企業液態奶的主要產品均是常溫奶;而多數區域乳企則以巴氏奶為主的低溫鮮奶主打液奶產品。據《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了解,除了三元、新希望兩家公司之外,上海的光明乳業、山東的嘉寶乳業、廣東的燕塘乳業等區域性品牌都以低溫奶為突破口,已形成了實力較為雄厚的低溫奶陣營。
由于銷售較好,大力發展低溫奶也被各大企業提上日程。今年1月,科迪乳業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54億元,用于低溫乳品改擴建及冷鏈物流建設等;新希望乳業耗資6億元投建的西南地區最大低溫奶生產基地于今年4月正式投產。而根據媒體報道,身處常溫奶陣營的乳業龍頭伊利、蒙牛也正在策劃,欲涉足低溫奶市場。
消費升級催熱低溫奶
谷繼承認為,低溫奶出現快速發展的契機主要有兩方面:首先,上游發展給低溫奶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或者說奶源的紅利推動了低溫奶的發展。“前幾年,當原料奶的價格已經攀升到很高的時候,要推廣低溫奶的難度非常大,隨著中國大型規模化牧場的發展,奶源各項指標不斷提升,給低溫奶發展提供了價廉物美的奶源。”谷繼承如是表示。
其次,消費升級時代已經到來。如今消費者已經逐漸分層,低溫奶可以更好地迎合消費升級的趨勢,并實現快速增長。
一位行業觀察人士也表示:“目前一些本土品牌的低溫液態奶產品都能保持銷售勢頭良好,特別是在區域銷售方面,盡管本地收奶價、零售價也都偏高,但市場培育成熟,消費者接受度高。”
記者了解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由跟風購買進口復原乳,投入到國產原奶制作的新鮮低溫產品懷抱。北京王先生告訴記者,我平時都是喝低溫鮮奶,因為相比常溫奶其營養更豐富。
對此,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除低溫酸奶外,巴氏奶和常溫奶都涉及到了通過加熱殺死細菌的熱處理,所以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對熱敏感的營養成分。不過由于常溫奶經歷了更嚴酷的熱處理,在殺死更多的細菌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犧牲”了一些營養物質,比如一些維生素和可溶性蛋白。就營養成分和口感來說,巴氏奶的確是比常溫奶更好一些。
山東乳制品輕工業協會秘書長蘭文忠也表示,常溫奶采用超高溫滅菌技術加工而成,能殺滅牛奶中的所有微生物,但這樣滅菌后的牛奶營養成分損失較大,尤其是鈣和維生素。保質期比較短的液態奶為巴氏奶,消費者只能在超市的冷鮮柜中找到,保質期一般在一周左右,它采用低溫加熱的巴氏殺菌法加工而成,能最大程度地保持鮮牛乳的營養含量和良好口感,其中包含一些活性蛋白,但需低溫保存。巴氏奶還有一個大的特點是不能添加防腐劑及一切添加劑。
此外,政策出臺也為低溫奶的發展帶來機遇。農業部新修訂的《巴氏殺菌乳和UHT滅菌乳中復原乳的鑒定》標準已于2016年4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的修訂出臺,完善了我國復原乳鑒定標準,為監管違規添加復原乳提供了科學依據。該新規將大大打擊在低溫奶及常溫奶中添加復原乳的行為,有利于推動低溫奶產業健康發展。
前景廣闊還應解決短板
低溫奶憑借保留牛奶營養成分多和口感好等特點,近年來獲得的市場關注度越來越高。“低溫奶代表了乳品工業的現代化程度。”乳業專家宋亮表示,“因為從養殖到加工、物流、配送、儲藏需要全程冷鏈,低溫奶特別是鮮奶,代表著冷藏食品工業的最先進的水平。隨著消費者對低溫產品的偏好日益增加,鮮奶將成為中國乳品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悉,當前我國的低溫奶與常溫奶消費比例為3∶7,而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一般為6∶4。另外,參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低溫奶消費占整個乳品消費90%以上市場的現狀,業內專家認為,僅占國內消費30%的低溫奶可增長空間巨大。
雖然前景廣闊,但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相比常溫奶,低溫奶在營養上更勝一籌,但要大力推廣難度很大。低溫奶對奶源要求高、運輸半徑小、保存要求嚴苛,這都限制了低溫奶的廣泛推廣。“就目前中國液奶市場而言,特別是在地縣級市場,常溫奶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主流地位”。
乳業專家王丁棉分析說,發展低溫奶需要企業構建冷鏈團隊,但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成本會很高。另外,由于保質期短,不適宜長時間運輸,低溫奶的銷售半徑太小,只能覆蓋幾百公里,這意味著如果企業想要在全國鋪貨,只能在各地建工廠,這也會帶來高昂的財務成本。
按照業內人士的介紹,低溫奶最講究的就是服務半徑,由于低溫冷鏈配送和銷售的要求,最適宜的銷售半徑為300公里。此外,常溫奶由于較長的保質期和儲存運輸過程不需要冷藏,通常在價格上也比低溫奶稍微便宜一點。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也認為,低溫奶目前主要聚焦在消費升級領域,與常溫奶形成一定的差異競爭,低溫奶要超越常溫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信息來源:中國消費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