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進入平臺發展期,產業調整刻不容緩
2015/10/26近年來,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持續走低,進口量大增,國內生產增速放緩。2005年到2009年,奶類產品平均增長為10.6%,乳制品產量年增長為15.8%,2010年至2014年,奶類平均產量增長為0.96%,乳制品平均年增長為7.5%,2013、2014年奶類產量停滯不前,乳制品產量首次出現了負增長,中國乳業已進入瓶頸發展時期。
進入平臺發展期,產業調整刻不容緩
隨著國際市場行情的大跌而起伏,乳制品增長速度將會在5%左右徘徊,奶牛飼養業將會受到較大的影響,隨著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走勢的波動而呈現變化。市場狀態短期內不會有較大改觀,進口產品對市場的沖擊將會加劇,平臺期是行業發展過程中繞不過的階段,也是行業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現,只不過是來了早點。而我們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中國乳業要適應平臺期的現實,必須間快采取應對措施,在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發展模式做出相應的調整。
另外,縱觀全球乳業市場來說,我國乳業整體發展仍然滯后,與各個傳統乳業強國尚有不少差距。
世界乳業強國與乳業巨頭的成功之道
總所周知,以色列位處中東地區,雖然資源匱乏,氣候惡劣,卻是一個乳業強國,是奶牛單產最高的國家,這歸功于其國內先進的養殖技術及牧場運營經驗;
新西蘭的恒天然集團與荷蘭菲仕蘭集團同為世界乳業巨頭。兩者一致屹立在全球乳業的頂峰,說到底離不開他們在原奶收購,質量檢測、乳品加工、生產包裝等一系列生產鏈上,有著嚴格的質量檢測與把控能力;
歐美奶業發達國家的乳業蓬勃,則是因為奶農合作社辦得成功。歐美構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奶農都加入了各式各樣的合作平臺,共同發聲,相互協作,有效支撐起了當地現代乳業的發展。
我國乳業業界不但需要急起直追,更要取長補短,向成功案例學習,以提高整體行業競爭力。
展現國內外優秀產品技術與模式概念,為我國乳企邁向成功鋪路
CIDE內蒙古國際乳業博覽會今年迎來了十周年慶的重大里程碑,是我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乳業盛會之一,致力為乳業生產鏈內各范疇人士與企業,搭建展示形象、推廣商品、開拓市場、擴大影響、了解同行動態、獲取市場信息、增進交流合作的黃金平臺。
今屆博覽會將于2016年3月26日-28日,在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展品范圍涵蓋整個乳業產業鏈——從奶牛繁育、標準化養殖,到牧場設施及乳制品加工的各項創新與優秀產品與技術。
博覽會期間,更會同時舉辦2016中國乳都乳業發展論壇、2016中國乳都牛奶節、2016第八屆內蒙古國際農牧業展覽會,以加深現場專業業界人士與企業之間的心得分享與技術交流。
屆時,在25000平方米的展覽現場,預計會有45000人次的專業觀眾慕名前來參觀,接近200家來自國內外的企業,展示出他們最引以為傲的產品、技術與服務,一起碰撞出中國乳業的未來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