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進口乳制品來襲 中國奶業轉型升級發展自有奶源

    2014/11/17

      進口乳制品大量涌入,滿足了國內消費者的需求,但從長遠來看,反映出我國鮮奶生產競爭力不強的現實。對此,國內乳企應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自有奶源,降低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

      新一輪奶價波動再次襲來。據農業部畜牧業司對全國480個集貿市場定點監測顯示,10月最后一周,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由今年初最高點的每公斤4.27元下降到3.88元,同比持平。

      奶價為何會出現如此波動?

      從生產角度看,經歷去年的“奶荒”以后,企業加大了奶牛引進及牧場建設,為奶源提供了強勁補充。同時,今年市場逐漸進入豐奶期,奶牛疫情總體比較平穩,奶牛場運營健康。

      從貿易角度看,國內乳制品行業越來越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全球乳品產量今年呈上升趨勢,我國大量進口奶粉和國內需求放緩雙重疊加,導致價格走低。另外,歐洲牛奶生產配額將于明年3月底到期,不少歐洲乳品廠已開始將目標流向定位于中國市場;今年9月底,新西蘭奶業巨頭恒天然宣布,下調當季收購原料奶價格,也拉低了乳企對國內原料奶的依賴,倒逼其降價。

      與傳統牛奶生產國相比,我國乳制品企業的產品價格仍然偏高。據統計,今年8月,國際鮮奶價格降至每公斤2.41元;同期,我國生鮮乳價格為3.9元,高出國際價格6成。“進口原料乳粉量持續增長與其價格低有關,無論是今年初的每噸5000美元,還是9月份每噸22000元人民幣,都遠遠低于國內每噸4萬元左右的生產成本。”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國內外奶價出現較大價差,還在于奶牛品種差異和養殖水平差距。我國奶牛單產水平遠低于國外,養殖成本則更高,擠壓了奶農的收益空間。

      目前,我國進口的脫水全脂奶粉約占全球貿易量的三分之二,進口鮮奶則超過全球出貨量的三分之一。進口乳制品大量涌入,滿足了國內消費者的需求,但從長遠來看,也反映出我國鮮奶生產競爭力不強的現實,不利于我國奶源基地的建設。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表示,國內乳制品企業目前主要依靠液態奶特別是高端液態奶的高額利潤來維持行業盈利水平;如果價格低廉的國外液態奶大量進入我國市場,必將會沖擊整個奶業鏈條。

      我國相關企業應如何應對?宋昆岡建議,國內乳企應大力發展自有奶源,降低對國際市場的依賴,“這樣既能保障企業原料奶質量安全可靠,又能穩定奶價,降低國際市場波動產生的影響。”

      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所研究員李志強認為,受土地、水資源約束以及飼料原料價格高位運行的影響,未來我國奶牛存欄量大幅提升的可能性較小,產量提高主要依靠提高奶源生產能力。他建議,加大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扶持力度,提高現有奶源生產能力;實施原料奶收購指導價制度,研究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科學合理的生鮮乳收購價格體系。

      也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我國奶業與發達國家最大的差距在于行業組織體系不健全,導致乳品安全管理上的行業自律缺失。對此,相關部門應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切實保障乳品安全。


    免責聲明:乳博會轉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