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乳業將繼續面臨國際低價奶沖擊
2014/12/23隨著近日恒天然下調原奶收購預期價格,歐盟、新西蘭等多個國家或地區原奶價格下調的市場預期幾乎已成定局。業內人士表示,在外資加速布局中國市場以及全球奶價疲弱的背景下,中國乳業將繼續面臨低價進口乳制品的沖擊,國內產品市場份額將進一步被擠占。與此同時,龍頭企業進一步布局國際市場;國內乳企在低溫奶市場尋求機會,將是2015年中國乳制品行業的兩大趨勢。
乳業專家宋亮表示,今年以來全球原奶供過于求的苗頭顯現,客觀上引發了全球原奶價格下調。尤其是諸如恒天然等巨頭對中國的消費能力曾過于樂觀的估計。在中國市場上,由于年初至今原料奶粉價格持續下滑進口量大增導致乳制品企業庫存壓頂,而2015年乳企也將處于消化庫存的階段。
此外,從2015年起,歐洲乳制品配額將被取消。近期菲仕蘭坎皮納公司全球乳品分析師預測,2015年歐盟奶價下降至30歐元/100公斤。這也將推動未來進口自歐盟的乳制品價格下滑。
另一方面,近期恒天然及菲仕蘭坎皮納公司分別下調了明年乳制品生產的增速:在歐盟,2014/2015奶價持續下跌將直接影響奶農提高產量的積極性,增幅將有所放緩,預計2014/2015歐盟奶產量增長僅為3%。而新西蘭奶農面臨類似的情況,隨著恒天然原奶收購價格的下滑,奶農的生產積極性將受到一定影響。
可以肯定的是,外資將進一步布局中國市場。光大證券研究所分析師刑庭志近日分析,進口常溫奶在電商渠道只求規模不求短期盈利的商業模式下低價快速滲透,并激發全渠道加快布局進口奶。
在國際市場低奶價的沖擊下,國內牧場的日子并不好過。國內牧場的生產成本很難在短期內下降,這也導致國內原奶收購價難以隨全球價格明顯下降;而受到成本壓力,目前國內乳業巨頭正在把常溫奶高端產品的奶源轉移到海外,而這將進一步打擊國內大牧場。
2015年龍頭乳企的海外并購勢頭則將進一步加快。主要原因:
首先,以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結束實質性談判為契機,中國乳企走出去的政策環境日趨利好。宋亮分析,伊利、蒙牛、光明、三元都陸續在澳大利亞進行投資,國內乳企將更進一步獲得資源保障。
其次,國內原奶收購價格的競爭力也將在2015年更顯弱勢。出于成本考慮,龍頭企業將進一步使用進口原料生產高端乳制品。
而中小企業將進一步面臨洗牌。尤其是在嬰幼兒乳粉行業,隨著外資進一步布局中國市場,國內中小企業由于在品牌、成本、奶源等方面都面臨一定劣勢,加上2014年陸續出臺的政策將推動行業洗牌,預計中小企業被兼并收購的案例會進一步增加。
不過,中小企業也并非沒有生存機會。
荷蘭合作銀行有限公司上海分行食品及農業研究部總監王傲超對記者表示,由于常溫液態奶來自進口產品的壓力將進一步增大,國內乳企尤其是中小企業應該揚長避短。預計,在三四線城市常溫奶的消費將仍然是主流,這也導致本土乳制品與進口產品的競爭將更為劇烈。另外應該看到的是,隨著中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日常消費的乳制品的需求也趨多樣化和高品質化。
“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越來越多的居民傾向于消費低溫奶,這也給中國乳企提供了充足的市場機會:不論是大型牧場還是中小型乳企,都可以發展以一個社區為核心的低溫冷鮮奶供應,這類產品不僅市場潛力好,定位也相對高端,對于乳企緩沖高企的成本也是有幫助的。”
來源: 乳業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