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乳業市場、政策、企業大盤點
2015/01/05市場篇
1、“奶荒”變“過剩” 奶牛養殖面臨生死存亡
事件:2014年2月中旬起,我國生鮮乳價格便步入了下跌通道,長達10個多月的下跌至今仍未看到起色,乳企減少收奶量甚至拒收現象頻發,散戶養殖淘汰速度加快,規模化養殖也徘徊在盈虧邊緣。2013年奶價飆升之勢已不復存在。
點評:經歷了去年的奶荒之后,國內牧場快速擴充,原奶供應增加,然而市場需求減少,再加上進口奶粉的大幅上升,去年一度出現高價的國內奶源“跳水”回落。而全球的原奶市場也處于供過于求的局面,在國內多數乳企只加工不養牛的發展模式下,上游的奶牛養殖將遭受較大沖擊。2015年的中國奶業將面臨更多挑戰。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分析師李勝利教授:2015年,中國奶牛行業將面臨更大挑戰。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2015年3月是牛奶消費的淡季,牛奶生產的旺季;
(二)2014年,奶粉進口商和乳業集團所囤的奶粉保質期要到了,他們將大量拋售;
(三)歐盟配額制將要取消,有預測表示,到2020年歐盟原奶產量將增加8%。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后,我國對澳大利亞的奶粉也將放開。這些都將對2015年生鮮乳價格產生影響。
中國的奶業要想有出路,就要建設高效率、低成本的有競爭能力的奶業。
2、牧場培訓興起 助推中國奶業轉型升級
事件:6月27日,蒙牛牧場主大學開班;10月15日,雀巢奶牛養殖培訓中心在黑龍江省雙城落成。11月19日,寧夏天寧現代牧場管理學院和阿牧網云公司成立。隨著規模化牧場建設進程的加快,牧場管理人才已成為奶業發展的瓶頸。
點評:中國的奶業正處在快速發展與結構升級轉型期,未來的牧場主們必須兼具先進的科學知識和超前的管理經驗。由此應運而生的牧場管理人才培訓中心,將致力于培養新一代的牧場主,鞏固并促進乳業實現由傳統型向規模化、標準化、效益化的轉變。
政策篇
1、政策組合拳整頓乳業市場
事件:2014年是中國乳業經歷變革的一年。從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生產許可證重審、加強進口奶粉管理政策出臺到推動兼并重組方案發布,中國政府史無前例地加大“乳業信心”的恢復力度。
1/3的嬰幼兒奶粉企業未通過審核截至5月29日,原有的133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共有22個省份的82家企業重新獲得生產許可證,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和注銷的企業51家,涉及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品種1638個。
進口乳品生產企業實施注冊管理截止到12月22日,共有227家乳制品生產企業進行了注冊,其中嬰幼兒配方乳品企業58家。
《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到2015年底,爭取形成10家左右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達到65%;到2018年底,爭取形成3—5家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超過80%。
點評:我們有‘全球最嚴’的標準,不斷增強的監管力度,但如果‘無為而治’仍能生產出好奶粉,那才是值得我們驕傲的。
2、中澳自貿協定對中國乳業影響幾何?
事件:11月17日,中澳雙方共同宣布中澳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實質性結束。根據協定,在未來4年時間里,澳大利亞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關稅將逐漸降為零。此外,奶酪、黃油、酸奶等的關稅將在9年時間里降為零,冰淇淋、乳糖、酪蛋白和牛奶蛋白將在4年時間里降為零。液態奶關稅也將在9年時間里降為零。
點評:中澳自貿協定將為澳洲國內奶牛場帶來四年內免關稅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并與新西蘭等國家進口乳制品形成競爭;但同時也將吸引更多中國本土乳企到澳大利亞搶占優質奶源陣地,為未來中國乳業在國際貿易話語權和定價權方面起到支撐作用。而到2019年,新西蘭的全部乳制品關稅將降為0,與此相比,澳大利亞乳制品的出口能力相對較小,所以中澳FTA對中國乳業影響有限。
3、打破美國壟斷西班牙脫水苜蓿進入中國
事件:6月24日,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西班牙農業、食品和環境部草簽了《西班牙輸華苜蓿草安全衛生條件議定書》。自7月8日起,獲得中國質檢總局批準注冊的24家西班牙企業可以對華出口脫水苜蓿草。
點評:隨著我國奶牛養殖業規模化的快速發展,對苜蓿草的需求迅猛增長,但我國“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起步時間不長,需要大量進口苜蓿彌補國內不足。但長久以來,中國苜蓿進口市場主要以美國為主,此次西班牙獲批,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美國的壟斷局面。西班牙是世界第二大脫水苜蓿草出口國,產量近160萬噸,出口占其產量的60%之多。
西班牙苜蓿草出口企業名單
4、智利成為第5個輸華種牛來源國
事件:4月15日,國家質檢總局動植司與智利再次就種牛輸華檢疫技術問題進行談判并最終草簽議定書。智利成為近10年來中國新開的第二個輸華種牛來源國,也是第五個可以對華出口種牛的國家,其它四個為澳大利亞、新西蘭、烏拉圭和羅馬尼亞。
點評: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國開始大力扶持奶牛養殖業發展,奶牛進口數量也隨之增多,雖然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奶牛進口國,但是仍然不能解決奶荒局面。智利種牛的獲準輸華,將會大大緩解我國當前進口牛源日趨緊張的局面,對平抑進口種牛價格、提高我國奶牛品質、推動產業升級起到重要作用。
2011-2013年中國奶牛進口數量
國家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澳大利亞 | 54301 | 61103 | 57580 |
新西蘭 | 28283 | 35643 | 31273 |
烏拉圭 | 16777 | 31503 | 4022 |
總計 | 99361 | 128249 | 92875 |
5、乳企自建奶源美好初衷遭遇現實考驗
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后,國家和乳企一直在為提振消費者信心而努力。在諸多整頓措施中,“自建奶源”是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既治標又治本的政策。
點評:2013年,國家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反復強調“自檢奶源”。但是這項規定讓下游部分乳粉加工企業陷入尷尬。政策初衷是好的,即從源頭上保證乳品安全,但術業有專攻,如果要求加工奶粉的企業去搞奶牛養殖,甚至是種草,這顯然是有難度的。在爭議聲背后,是乳業探尋安全之路的迷茫。
企業篇
1、君樂寶嬰幼兒奶粉上市率先打破奶粉高價亂象
事件:4月12日,君樂寶乳業嬰幼兒配方奶粉以130元/900g罐裝的市場價顛覆入市。“中國人的飯碗要端在自己手上,中國寶寶的奶粉終究要放進中國人自己的奶罐里。”發布會現場,君樂寶奶粉總經理劉森淼宣稱將為國人生產出國際品質的好奶粉。
點評:近幾年來,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問題成為中國乳業之痛。一面是全球針對中國人的奶粉限購,一面是洋奶粉在中國市場頻頻漲價、攫取暴利。此舉意味著君樂寶將率先打破配方奶粉高價亂象,有望將品牌奶粉價格拉至國際平均水平,實現國內奶粉與國際市場的同質同價。
2、國內乳企加快海外布局
事件:近年來,在解決奶源不足、重振消費者信心、對抗進口品牌的戰斗中,蒙牛、伊利、圣元、雅士利、貝因美、合生元等主要國內乳制品企業紛紛加大與國外公司或科研機構在奶源、研發、生產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