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奶價格連跌10多個月 我們喝牛奶為什么沒便宜
2015/01/14繼2013年“奶荒”之后,2014年依然是中國乳業不平靜的一年。根據公開報道,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北方主產區已經出現多起原奶滯銷、倒奶事件。2014年8、9月,青島、煙臺、威海等地的眾多養殖合作社負責人和奶農代表選擇倒奶、殺牛;2015年1月4日,因為收奶糾紛,河北廊坊有奶農把整車原奶倒掉。
數據顯示,2014年最后兩周內,全國生鮮乳主產區的平均價格為3.81元/公斤,較年初均價下跌了9%,創下14個月以來的最低位。
與此同時,一個問題也在消費者心里形成:2015年喝牛奶會便宜嗎?
一年來鮮奶的價格很堅挺
事實上,在全球生鮮乳價格“跌跌不休”的2014年,超市里冷鮮保存的牛奶產品,曾出現過幾次短期的降價促銷,但總體上價格保持堅挺。
以較為大眾化的一款980ml/盒規格的某品牌純鮮牛奶為例,杭州物價局價格監測數據顯示:2010年1月,該鮮奶在杭州某大型超市的售價為9.2元/盒,到2011年1月,該超市同款鮮奶售價為10.6元/盒,2012年2月售價為11.2元/盒,2013年1月售價為12.3元/盒,2013年12月價格漲到13.7元/盒。
不過到目前,杭城各家超市除了短期促銷,這一款鮮奶的價格總體和2013年底的價格變化不大。
相對于冷鮮保存的巴氏奶,常溫奶和酸奶等液態奶產品倒有不少促銷。多個進口的常溫奶產品都在降價促銷,一款新西蘭進口的1L/盒規格的全脂牛奶和脫脂牛奶,價格降到9.9元/盒。許多品牌的酸奶、乳酸菌飲料也都有不同力度的折扣,當然,如果注意一下這些產品的配料表,就會發現其中不少使用了乳粉。
鮮奶價格未隨原奶價同期下降
農業部畜產品和飼料集貿市場價格情況監測數據顯示,自2011年開始,國內北方主產區生鮮乳價格總體進入上漲區間。2011年1月第一周,北方10省主產區生鮮乳平均價格約為3.16元/公斤;到2012年1月,主產區生鮮乳均價為3.28元/公斤;2013年1月生鮮乳均價為3.40元/公斤,自5月開始價格加快上漲;到2014年2月,均價最高漲到4.27元/公斤,此后一路下行,到2014年12月第2周,回落到3.81元/公斤,相當于2013年10月前后的價格。
同期,根據荷斯坦奶農俱樂部監測的國內部分規模牧場原奶價格,以其監測的浙江省規模牧場為例,除了2011年中有一個短暫的階段下跌到3.4元/公斤,2009年12月到2013年3月之間的很長時間,牧場原奶收購價大部分時間穩定在3.9元/公斤左右。2014年1月,牧場原奶收購價達到了歷史最高的5.8元/公斤,此后開始下跌,2014年5月收購價為5.4元/公斤,到11月收購價為5元/公斤。不過,有牧場負責人表示,由于2014年初,一些乳品企業和牧場之間簽訂過收購協議,在奶價下跌的過程中至少還能維持成本。
對應上述鮮奶在超市里的售價,在原奶價格相對穩定的期間內,終端鮮奶產品的售價實際上也在逐步上漲,而在整體原奶價格下行時,終端鮮奶的價格并沒有同期相應下降。
奶源價并非終端產品決定因素
業內人士介紹,從原奶到終端產品,滅菌殺毒檢驗檢測占總成本的比例大約為10%,流通環節占總成本的比例超過50%,此外還要加上包裝、營銷成本、庫存成本,再加上企業的總體利潤目標,原奶的價格只是終端產品成本的一小部分。
乳業專家王丁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奶源價格并不是終端產品價格的決定因素,終端價格的決定因素是總體利潤目標是設定的,設定好了不會輕易去改變。“最明顯的產品就是嬰兒奶粉,不會因為現在國際奶價下跌超過50%而隨之降價。”
2014年,包括新西蘭、澳大利亞、歐盟在內,原奶價格跌幅達到30%至40%,進口大包奶粉的價格則遭到了腰斬。新西蘭進口奶粉完稅價格高峰期,曾達到每噸5.5萬元左右,現在每噸價格估計僅在1.8萬至1.9萬元之間。天運證券投資分析師郭富林分析,國內原奶即便是降價之后,奶粉生產企業每噸乳粉成本價仍比進口乳粉高1萬-2萬元,目前國內大型乳企處于“去庫存化”階段。
“國際奶價低,企業會更多利用進口奶粉,生產更多的還原奶產品,推出酸奶等乳制品來做促銷。但巴氏奶一定要用當地新鮮奶源,而這些產品就不會輕易降價促銷。”王丁棉說。
王丁棉預計,2015年8月份之前,奶粉整體的平均價格還會在2.5萬元/噸以下,而2015年底到2016年,價格可能會出現回升。
“兩年中奶價出現了‘過山車’,這正暴露了我國奶業基礎差、結構不合理和抗國際市場風險能力弱等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大量的洋牛奶、洋奶粉涌入中國市場,也威脅著我國的奶牛養殖業。”王丁棉認為。
來源:中國奶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