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批次進口乳品不合格 新西蘭占比第一
2015/02/12
新華食品北京1月30日電(李楠)新西蘭愛恩斯嬰幼兒配方奶粉中文標簽與實物不符、澳大利亞貝拉米有機嬰兒奶粉違規添加化學物質L-胱氨酸、德國Aptamil愛他美嬰兒配方奶粉蛋白質含量不合格,過去一年,多批次進境乳粉存在問題。
從產品來源看,新西蘭以60批次不合格產品名列第一,其次是中國臺灣地區和意大利,以49和48批次分列二三名。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嚴衛星對新華食品表示,“國外的乳粉同樣也會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而且國外乳粉的制定標準都是依據當地人的體質,有時候并不太適合中國人的體質。”
不合格乳制品新西蘭、澳大利亞占了近1/4
中國海關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我國進口奶粉量達到88.4萬噸,同比增加20.25%,進口額為43.12億美元,同比增加44.09%。進口的主要國家和地區分別為新西蘭、美國、澳大利亞和歐盟,其中新西蘭仍然是我國乳粉的重要進口國,其占比達到78.81%。
新華食品統計發現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不合格進境乳制品名單中,共有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430批次的乳制品被檢不合格;主要來自新西蘭、中國臺灣、澳大利亞、意大利和法國等國家和地區;違規使用化學物質、超過保質期、菌落總數超標和大腸桿菌超標為不合格主要原因。以上不合格產品均已依法做退貨、銷毀或改作他用處理,且未在國內市場銷售。
名單顯示,在430批次不合格進境乳制品名單中,新西蘭、法國、澳大利亞分別以檢出60批次、43批次、32批次列第一、第四、第六,所占列不合格乳制品批次分別為13.95%、10.00%、7.44%。
經數據分析,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這兩個乳品出口大國合計占有不合格批次的21.39%,即近1/4的不合格乳制品來自新西蘭、澳大利亞。
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進境不合格乳制品產地名稱匯總及分析:
151噸新西蘭、澳大利亞乳品質量不合格
在92批次的新西蘭、澳大利亞不合格進境乳制品名單當中,共有22批次的液體奶和冰淇淋制品因超過保質期被檢出,13批次奶粉和冰淇淋制品標簽不合格,12批次的冰淇淋因大腸桿菌超標被檢出,4批次幼兒配方奶粉因銅和硒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被檢出,8批次的奶粉因違規使用化學物質被檢出,以上不合格乳制品均已做退貨或銷毀處理。
這兩國不合格產品共涉及21批次共4.5噸嬰幼兒奶粉,其中5批次乳粉因違規使用化學物質L-胱氨酸被檢出,分別為3批次原產地為新西蘭、由上海東展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進口的育嬰寶初生嬰兒配方奶粉;2批次原產地為澳大利亞、由南京茂生源科技有限公司進口的貝拉米有機嬰兒奶粉。
據了解,L-胱氨酸是一種營養增補劑,可用于奶粉的母乳化,在我國執行的《嬰兒配方食品》和《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標準,并未將該化學物質歸在內。
此外,還發現3批次原產地為澳大利亞、由福建口岸經貿公司進口的星允幼兒配方奶粉因銅和硒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不合格被檢出;3批次原產地為澳大利亞、由無錫康冠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進口的OZ Milko 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奶粉因未提供所需證書和營養素含量未達標被檢出;3批次的原產地為新西蘭、由紐賓樂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進口的艾卡娜幼兒配方羊奶粉因包裝不合格被檢出。
嚴衛星表示,“各國乳粉在生產過程中依據的標準不一樣,對于乳粉里的添加物質,有些國家允許添加;我國可能根據國情制定標準不允許添加。”
新華食品實地走訪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大望路的沃爾瑪超市,在嬰幼兒乳粉銷售區,一位負責乳粉銷售的員工對新華食品表示,“銷售總額數據顯示,雖然有許多消費者購買進口乳粉,隨著一些品牌的進口乳粉被曝質量問題,部分消費者也越來越傾向于購買國內乳粉。”
不合格乳粉品牌網上仍有銷售
新華食品發現不合格品牌貝拉米二段有機幼兒奶粉、貝拉米三段奶粉在1號店仍有銷售,900克罐裝的售價分別為:399元、329元。產品宣傳主打“有機”、“原裝進口”概念,聲稱嚴格按照澳大利亞食品標準生產,并符合中國所有的國家標準。
統計顯示,美國冠軍新型乳清蛋白質復合營養粉、新西蘭愛恩斯嬰幼兒配方奶粉、韓國韓羊嬰兒配方山羊奶粉均在在淘寶網有售;韓國美恩智嬰兒配方奶粉在天貓網有售;德國一款進口Aptamil愛他美嬰兒配方奶粉2段分別在京東商城和亞馬遜網上有售。
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由于乳粉的特殊性,目前國內很難做到對進口乳制品的源頭追溯,相關檢驗檢疫機構在做到對進境乳制品的批批檢的情況下,要更多與進口國共同建立食品安全監測體系。”
業內人士表示,任何食品從生產到銷售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所以不能說進口產品就一定是百分之百健康無害。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進口食品的時候,一定要認準食品外包裝上是否有CIQ標志,這是我國檢驗檢疫的標志,代表了進口食品的安全,同時查看“進口食品衛生證書”也是有必要的,這是證明所購買品牌真偽的有效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