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有更多真洋奶:歐盟4月1日取消奶制品產量
2015/03/21
延續30多年的歐盟奶制品產量配額制,將于2015年4月1日取消。這意味著,中國進口奶源很可能不再以新西蘭獨大,荷蘭、愛爾蘭、丹麥等歐洲重要奶源國,將加入爭奪中國媽媽的行列,初為人母或者二寶媽媽們,將擁有更多真洋奶,或貼牌洋奶的選擇。
3月20日,“歐盟取消配額制后,全球奶產量乃至奶源格局等將改變。”乳液專家王丁棉稱中國是歐洲國家需要加速拓展的重要市場。
配額制:西歐曾現“牛奶湖”
據外媒報道,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荷蘭奶牛養殖場的規模不斷增大。2008年,荷蘭的奶農大部分處于小本經營狀態,當時擁有100頭或更多奶牛的較大規模的養殖場僅占總數的19%。2014年,這個比率已經上升到了31%。而更大規模的養殖場,也就是擁有奶牛總數高達250頭以上的,在同一個時段中更是翻了一番。
促成這一巨變的,是歐盟將自2015年4月1日起取消奶制品產量的配額制。20世紀80年代,當時西歐的牛奶產量嚴重過剩,由于供大于求,奶農們不得不忍痛丟棄賣不出的牛奶,甚至造出了“牛奶湖”的壯觀景象。當時的歐洲共同體不得不于1984年推出奶制品的配額制度,對產量超出配額的奶農們予以重罰。這項政策保證了之后牛奶市場的長期平穩和穩定的牛奶價格。
2008年以后,來自海外特別是亞洲的奶制品需求大幅增長,牛奶價格不停上升,這使得不少奶農甘愿接受來自歐盟的罰單,增加產量。為了不輸掉在全球奶制品市場的份額(特別是輸給美國和新西蘭),歐盟委員會終于決定自2015年4月1日起全面取消這一配額制度。而在過去幾年的過渡期里,給予奶農的配額的分量也已逐年提高。
專家:全球奶源格局將改變
“歐盟取消配額制后,全球奶產量乃至奶源格局等將改變。”乳液專家王丁棉向澎湃新聞記者分析,歐盟奶源國基礎很好,儲備也充足。放開后,其生產能力發揮,為全球奶量再增加一兩個百分點,絕不為過。而且,對歐洲國家而言,中國市場也是他們需要加速拓展的重要市場。
王丁棉稱,之所以得出這樣的推斷,首先,中國的兩孩政策,持續增長的乳業需求,以及消費者對國產奶的不信任,都成為歐洲國家乳業發展的絕佳機會。其次,受東歐政局影響,一部分原本輸往東歐的奶制品,勢必轉移到中國市場。
據媒體報道,2014年,中國與荷蘭簽署了一項協議。荷蘭的奶制品行業專家將幫助中國提高產量、改善質量,在未來幾年內協助中國把每年牛奶的產量從3700萬噸增加到4000萬噸,同時荷蘭將向中國出口更多荷蘭奶制品。
協議簽訂后,荷蘭就奔波于中國市場:與質檢總局敲定進口協議,參觀伊利乳業,并計劃在北京周邊選地,參照荷蘭模式和經驗,建示范農場。而中國媽媽熟知的美素佳兒嬰幼兒配方奶粉,大多原產地即為荷蘭。
除了荷蘭,愛爾蘭、丹麥等歐洲重要奶源地,都是知名乳企合作的對象。比如多美滋,在2014年年中推出首個原裝原罐全進口產品“精確盈養+TM”系列,該系列由達能紐迪希亞愛爾蘭工廠生產。雅培新推的產品“菁智純凈”系列,奶源地則來自位于北歐國家丹麥。
本土乳企:已在歐盟建廠貼牌返銷
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13年上半年中國進口奶粉44.5萬噸,增加了24.8%,其中新西蘭占進口奶粉總量的83.3%。而國內進口大包粉(奶粉半成品)中,也有65%從新西蘭恒天然集團進口。
2013年,恒天然事件促使各乳企尋找其他優質奶源。2014年,澳大利亞及歐盟進口的大包粉出現增長,平均增幅達到3%,有些國家達到5%。這些增長的部分擠壓了恒天然的份額。
不過,與澳大利亞以及歐盟奶進口增加相對應的,這幾年,國內幾乎所有本土乳企,都在這些國家建廠,再貼牌返銷國內。“就以歐盟國為例,他們每個國家的自有品牌系列,最多也不超過5個。但各種貼牌算進去,少說也要上百個。”王丁棉說道。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網(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