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巴氏鮮奶設置天然壁壘 助中國乳業從國際競爭中

    2015/06/01

      在國外低價乳品的圍剿下,中國奶業將如何尋求破局?專家指出,巴氏鮮奶的活性成分難以長時間保存,給“遠道而來”的國外產品設置了天然壁壘,是民族乳業抵制國際競爭的利器。

     

    外國低價奶粉沖擊下,國內奶農“倒奶殺牛”

      隨著我國加入WTO,并先后與新西蘭、澳大利亞等產奶大國簽署全面自由貿易協定,我國的乳業市場已成為全球化貿易市場。在洋奶粉大量進入中國之后,液態奶進口量也在劇增。在國外底價乳品的圍剿下,國內奶源無人收購,奶農面臨“賣奶難”的困境。去年來,山東、河北、內蒙等地出現大面積“倒奶殺牛”事件。

      “倒奶殺牛”事件,只是國際奶粉價格波動對民族乳業影響的一個縮影。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高級研究員宋亮指出,國際原奶價格從2014年年初就開始下跌,每噸比國內原奶價格差一兩萬元,很多企業都使用進口奶粉生產,造成了國內奶源需求下降,價格下跌。

      宋亮介紹,我國的乳業標準中,包括普通常溫奶(純牛奶)、低溫酸奶、各種高端的常溫奶(純牛奶)在內的乳制品并沒有不能使用奶粉還原的要求。許多乳品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紛紛使用低價的進口奶粉作為原料。“把生鮮牛乳加工成奶粉,再用奶粉還原成牛奶,可想而知,在反復的加工過程中,已破壞了牛奶的營養。”

      根據國家規定,對于用復原乳(奶粉)作原料生產液態奶的,必須嚴格標注“復原乳”,但許多企業并沒有做到位。這影響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許多消費者并不了解,他們喝的所謂進口奶、高端奶,其實就是用奶粉還原的。

      大陸“倒奶殺牛”事件,在臺灣幾乎不可能發生,這得益于臺灣始終堅持的巴氏鮮奶戰略。臺灣乳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施宗雄表示,臺灣乳業一開始就制定了低溫巴氏鮮奶的發展方向,臺灣自產的牛奶98%以上是以巴氏鮮奶的形式消費,極少數的常溫奶只是為解決冬季剩余乳生產,這讓臺灣本土的奶業一直在穩健中成長。

     

    建立國際競爭天然壁壘,巴氏鮮奶是核心競爭力

      面對國際低價奶粉的競爭,民族乳業的路在何方?是否也可以借鑒臺灣的巴氏鮮奶戰略。答案是肯定的。

      中國奶協乳制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顧佳升表示,巴氏鮮奶是保質期短于10天的特殊商品,是奶制品國際貿易的“盲點”。對于正常的國際貿易而言,長距離冷藏運輸短保質期的巴氏鮮奶的成本,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高得簡直難以承受。從當前情況來看,認真做好巴氏鮮奶將是中國奶業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唯一可靠選擇。

      宋亮介紹,根據我國現有的國家標準,巴氏鮮奶只能以優質生鮮牛乳為原料,不能使用奶粉還原。因此,發展巴氏鮮奶,將避免受國際奶價波動的影響,保障我國奶牛養殖業健康發展。

      宋亮建議要完善國內乳品各項標準,明確要求,除冰淇淋以外所有低溫乳產品,必須使用國內生鮮牛乳作為主要原料生產,特別是酸奶類(包括常溫酸奶)必須使用生鮮牛乳作為主要原料,并對生鮮牛乳在酸奶產品制作中所占比重作明確規定;高端常溫功能性奶、花色奶必須使用生鮮牛乳為原料,不允許使用奶粉復原,國外進口常溫奶必須在所在國使用當地生鮮乳生產。

      此前,農業部原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也曾表示,在貿易全球化的環境中,我們不可能用行政手段控制進口。我們要揚長避短,發揮自身優勢。優勢是什么呢?是生鮮奶,是液態奶。我們的原則是就近、就鮮,這是我們獨特的優勢。我國奶業必須在競爭中保持和保證生鮮奶的優勢。

      專家建議,應制定我國奶業的“新鮮戰略”,建立起國際競爭的天然壁壘,打造我國奶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信息來源:新華網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