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伊利擬重組貴州三聯乳業 加碼全國液奶布局

    2015/06/11
      創造貴州乳業一個又一個歷史的山花牛奶,有可能因為一樁重組而改頭換面。
      6月5日晚間,伊利股份(600887.SH)發布公告稱,公司目前正在與貴州省貴陽市洽談關于貴陽三聯乳業有限公司(下稱“三聯乳業”)的重組合作事宜,但“尚未達成正式協議”。
      關于重組合作細節和意義,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伊利方面,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此前伊利在貴州沒有工廠,通過重組三聯乳業,“意在優化產能布局和產品結構,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和國際競爭力。”
      如果聯想到四天前伊利轉讓石河子全資子公司100%股權,不難發現,乳業巨頭目前正在悄然變陣。
      “石河子公司主要是全脂乳粉生產基地,目前伊利正在優化國內外資源布局,一部分原料供應已經轉移到海外;國內則在強化液奶區域布局,貴州三聯乳業將成為伊利落在西南的一顆棋子,與新希望等企業爭奪區域市場。”中國乳業俱樂部發起人雷永軍分析稱。

    布局西南
      外地人可能有所不知,三聯乳業在貴陽乃至貴州省可是家喻戶曉,尤其是旗下“山花”牛奶。
      山花牛奶前身是三聯乳業第四奶牛場——花溪奶牛場,該牛場是由國家支持、投入資金,于1953年建成的貴州第一個奶牛場。
      2001年4月,原貴陽山花乳業有限公司(烏當奶牛場)、貴陽三利乳業有限公司、花溪奶牛場三家企業正式組建三聯乳業。成立之時擁有鮮奶加工生產線13條,日加工處理鮮奶能力200余噸,旗下“山花”牌、“花都牧場”牌系列鮮奶制品達到50余個品種。
      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三聯乳業賬面總資產為9.77億元,凈資產為2.55億元。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5.31億元,利潤1016萬元。
      一位長期研究中國乳業的人士對此稱,在從全球10強邁向全球5強的道路上,伊利在國內需要戰略布局液態奶這一基石,該業務板塊是否穩固、全國區域布局是否優化,至關重要。
      三聯乳業經營范圍為乳類、飲料的生產、批發、銷售等,是目前貴州省規模最大的乳制品生產企業。“區域液奶(常溫奶和低溫奶)的生產和終端銷售,這塊是伊利比較看重的,尤其是未來可以做大做強三聯乳業,進一步輻射云南和西南,與新希望乳業分庭抗禮。”上述乳業人士稱。
      除了產品,三聯乳業的上游牧場對于伊利的長遠發展也是極具誘惑的。三聯乳業官網顯示,2001年,公司投資對烏當、花溪兩個奶牛核心養殖基地進行現代化改造,同時在貴陽遠郊區、縣建立22個奶牛示范基地,使得存欄奶由60年前的40余頭發展到2萬多頭,在2001年占當時貴陽市奶牛存欄總數83.5%。
      2009年6月8日,三聯乳業與加拿大愛德現代奶業合作的合作,在貴陽簽訂投入萬頭奶牛現代養殖場項目。隨后又陸續投建現代生態牧場,截至2014年年底,全部投入使用形成了山花牛奶5大生態牧場圈。

    夯實液奶
      對于乳業來說,液奶和奶粉屬于兩項重要業務,如果把奶粉比作“空軍”,液奶就是“陸軍”。
      根據2014年財報,伊利總營收544.4億元,同比增長13.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1.4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液態奶、奶粉和冷飲分別營收424.1億元、 60.1億元和42.8億元。
      縱觀伊利2014年至今的各項動作,新建擴建項目成為主流。記者統計后發現,自2014年3月至今,一年多的時間里,伊利投資50億元以上對外投資12個新建項目,除了新西蘭的奶粉工廠等,其他大多數都是國內液奶新建擴建項目,包括常溫奶和乳飲料。
      液態奶在乳企集團軍中的地位比較關鍵,也非常考驗各家的基本功。而如果要邁入全球五強,這些基礎建設是必須加大投入的。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營養的追求不斷提升,盡管受制于冷鏈運輸條件,巴氏奶還很難在市場中得到推廣,但該產品板塊已經吸引各家乳企的高度重視。
      對于全國性乳企來說,要想完善區域布局、調整產品結構,就要擁有可控奶源。根據三聯乳業方面介紹,從2012年開始,“山花牛奶”陸續投資4億元,先后在百花湖坪山、開陽龍崗、紅楓湖投資建設了4個現代化生態牧場,目前全部投入使用形成的山花牛奶5大生態牧場圈,可以為山花牛奶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奶源。
      在伊利布局西南市場的過程中,有一位重要競爭對手擺在前面:新希望乳業。目前在新希望乳業的版圖中,旗下昆明雪蘭乳業、云南蝶泉乳業早已成為區域市場的領導者,且西南地區是新希望發家的戰略重地。
      落地貴州,是因為此地尚屬伊利全國織網的空白地帶;至于為何選擇三聯乳業,伊利方面并沒有給出解釋,只是強調“目前該重組合作事宜還沒有達成正式協議。”
      記者留意到,今年1月初貴陽市國資委召開會議就明確:在農投集團組建過渡期內,貴州三聯乳業等6戶劃轉企業仍由原履行管理職責的單位進行管理,貴州三聯乳業有限公司對外合作等既定工作事項按原渠道繼續抓好落實。
      這樣看來,三聯乳業早就具有“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意愿,同時其旗下產品品牌和上游牧場資源,對伊利全國布局而言意義非凡。記者認為,盡管目前尚未達成協議,但這是一樁值得期待的聯姻。
      截至6月5日收盤,伊利股份股價漲0.2%,報20.02元。

    信息來源:荷斯坦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