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奶農的利益不能被“一倒了之”

    2015/06/24

      養了幾十年奶牛的山東奶農裴樹克去年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倒奶”。“200多公斤牛奶,‘嘩’地一下全倒在地上,我長這么大都沒見過,那眼淚掉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兩鬢有些斑白的裴樹克仍難抑淚水。然而,裴樹克和他的同行們并未料到,“倒奶”只是個開始。2014年年底以來,國內奶牛養殖戶殺牛棄養現象頻頻出現。記者近日在北京、山東、陜西等多地采訪發現,由于原奶價格低迷,一些地區傾倒鮮奶、賣牛宰殺現象仍在持續,部分養殖戶損失慘重。
      養殖奶牛作為當地奶農的主要經濟來源,受到飼料成本的上漲和當地收奶價格的暴跌,使得奶農入不敷出。部分奶農因為在無經濟來源的條件下,實在無法承擔高額的飼養費用,無奈之下變賣了奶牛。
      乳業公司經理稱因為近年來散戶的奶源沒有衛生保障,公司大范圍降低了對散戶進行收奶。無論乳業公司和奶農之間是否簽訂購買協議,即便是口頭協議,乳業公司也應該和奶農們“打個招呼”或者是提出公司的擔心和建議。這種單方向的停收行為,讓奶農如何自處?那些賣不出去的“廉價”鮮奶豈不是白白浪費?以保證奶源為由拒收的鮮奶是否通過檢驗就被打上“不合格”的標簽?如果奶源真的不合格被販賣到黑市上散賣流入市場誰又來負責?
      奶農和乳業公司就是奶業鏈條的端口,應該互相促進和監督,才能使得奶業市場更加健康化、產業化發展。但是乳業公司沒有做好奶農和市場引導者的作用,單純的減收不是保障奶源的手段。現階段看,乳業公司的自有農場不可能保障強大的供應市場,一旦市場缺少奶源,再回頭找奶農的時候,奶牛都被賤賣了,何談奶源?這就不僅僅是斷供的問題,更不利于一個正常經濟體系的發展。
      為了保障散戶奶源的質量,乳業公司可以為農戶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援,也可以上門取奶或者是把散戶奶牛集中到一個固定地區進行集中收奶。為了市場長期健康的發展,可以由乳業公司和奶農成立乳業聯合會,共同承擔一些市場責任。
      地方政府也該多為奶農提供必要的補貼和貸款,幫助奶農度過難過。畢竟最為幾十年以養奶牛為生的農戶們不是賣了奶牛就能解決經濟來源的。
      一個健康、長期發展的乳業產業,不是說依靠部分人和集體就能扛起的,需要注重每一個環節。政府應該有方向,企業應該有擔當,農戶應該有技術,消費者才能喝到放心奶。

     

    信息來源:陜西傳媒網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