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奶辦馬瑩:目前我國奶業面臨挑戰也存在
2015/06/252014年,我國奶業上半年生鮮乳產量是增加的,但是存欄是下降的。與年初相比,賣奶難已經明顯好轉。目前,山東、陜西等地仍然存在賣奶難,但主要集中在散戶。拒收的散戶生產水平質量低,而且是合同外的牛奶。乳品企業的庫存比較大,但進口出現大幅度下降,企業還是面臨去除庫存的壓力。國內外奶價的漲跌基本是同步的,5月全球原料奶價格1.89元/公斤。這是農業部奶辦馬瑩副主任在中國農大2015中瑞現代化奶牛場高級人才研修班開班式上致辭表示的。
她進一步指出,中國奶業面臨三大挑戰,主要是生產水平、產業模式和國際競爭力面臨巨大壓力;同時,中國奶業未來的發展也面臨著四大機遇:市場空間、政府支持政策、科技進步、社會資本投入。
我國奶業面臨三大挑戰:
首先,生產水平低、成本高,資源環境約束緊張。我國奶業整體素質不高,散養比重大,抗風險能力弱,良種繁育、飼草料供應、疫病防控、經營管理水平與奶業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同時,資源環境約束緊張,環保壓力加大,奶業生產成本較高,仍處于上升通道。目前我國生鮮乳價格為3.4元/公斤,大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89元/公斤,競爭力不強。
其次,奶業生產模式不適應。我國奶業生產模式不適應奶業發展的需求,產業鏈各環節利益聯結機制沒有理順;奶業穩定發展的綜合調控機制沒有建立完善,進出口調控、產銷形勢監測預警、市場引導等有效手段缺乏。
第三,國際市場競爭加劇,進口對國內產業影響較大。2014年進口乳制品193.4萬噸,折合生鮮乳約1200萬噸,占國內產量三分之一。中澳自貿協議簽訂、歐盟取消奶業生產配額將加劇進口壓力。另外,國內乳制品消費增長并沒有達到預期,媒體負面報道炒作影響居民消費信心恢復。
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對我國奶業的影響是現實的
澳大利亞奶業有三大特點:一是奶業出口型特征明顯。二是放牧和家庭經營造就了低成本奶業。澳洲全國6400個牧場,其中99%為家庭牧場,以放牧為主,每公斤生鮮乳成本僅0.3澳元,相當于1.5-1.6元/公斤。三是奶業利益聯結機制完善,保證了奶農收益。
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將加劇行業競爭,擠占一部分國產市場份額,特別是進口液態奶將增加。但這種影響是有限的和可控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從澳進口乳制品基數較小;澳大利亞奶業規模相對較小,增產潛力有限;三是澳大利亞品牌優勢不強。
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對我國奶業也有積極的影響。一是能豐富我國乳制品進口來源地,改變進口過于集中的情況;二是能為雙方相互投資創造更加公平便利的條件,有利于國內乳品企業充分利用澳大利亞的資源,加快走出去布局奶源,也有利于進口更多優質奶牛,加快國內奶源基地建設。
歐盟取消生產配合對我國奶業未來也存在影響
歐盟奶業生產配額取消,從短期看,不會對我國奶業造成大的影響。從長期看,未來十年預計增產1100萬噸,會加劇國際競爭。
另外,去年以來,俄羅斯對歐盟乳制品實行禁運,對國際乳制品貿易產生的影響很大。這部分乳制品正在亞洲尋找新的市場,主要目標是潛力較大的中國。
我國奶業發展存在的四大機遇
首先,市場潛力為奶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我國人均乳制品消費量還比較低,未來收入水平、城鎮率和人口數量將帶動消費持續增高。
其次,國家高度重視為奶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明確,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要圍繞現代農業建設,加快發展草牧業。農業部下發了促進草食畜牧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快肉牛、肉羊和奶牛的發展。
第三,科技進步為奶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建立了一支科研隊伍,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奶業科技貢獻率已達50%以上。
第四,社會資本進入為奶業發展增添了后勁。奶業成了新的投資熱點,馬云養牛、恒大養牛等。
?
信息來源:荷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