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奶價持續下滑,止跌反彈年底可期

    2015/06/26

      去年底今年初發生的奶農倒奶殺牛事件,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而就在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在北京、山東、陜西等地由于原奶價格低迷,傾倒鮮奶、賣牛宰殺現象仍在持續,部分養殖戶損失慘重。業內專家分析指出,奶價下滑預計要持續到今年底前后,屆時能出現實質性的止跌反彈,但不會出現大幅上漲。

     

    原奶過剩價格低
      據報道,陜西省榆林蒙靖牧場養殖戶閆喜利說,乳企在合同到期之后已告知,因原奶過剩不再續約。現在周邊幾家牧場十幾噸的鮮奶只能以每公斤1.6至1.8元的價格賣給“奶販子”,為了讓牧場經營下去,只能殺掉一部分牛。
      上述這一現象,和年初發生的事件是如此相似。今年初,山東濰坊曾爆出企業拒收奶而導致奶農大面積殺牛和倒奶事件。在此之前,河北地區也發生奶農倒奶、殺牛事件,農民當初花1.6萬元/頭左右買的牛,現在只賣6000元,奶農把成噸的鮮奶倒進下水道。
      奶農殺牛倒奶的背后,是原奶收購價格的低迷。據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畜牧科技處處長李流航介紹,山東生鮮乳收購價格從2014年3月開始持續走低,11月、12月急劇下滑。目前,山東牛奶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96元,同比下降30.84%,遠低于每公斤3.5元的綜合成本價。其中,小散戶和小區受沖擊最為明顯,牛奶收購價最低可達到每公斤1元,毫無盈利可言。
      廣東奶業協會顧問王丁棉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從2009年起,奶農殺牛賣牛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每年退出、棄養的農戶均超10萬戶,去年又見多個地區的奶農在倒奶、殺牛、賣牛。他分析稱,飼料售價高位不下,人工等養殖成本上升;奶價不穩甚至下跌;乳企壓價傷農,過多使用進口奶粉而減少使用本地奶源,這些都是導致奶農殺牛賣牛的主要原因。
      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倒奶殺牛仍在繼續,反映出不少乳企的庫存可能非常飽滿,或部分庫存接近臨期,只能先消耗庫存。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國內乳企庫存大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去年因為“奶源荒”問題,我國進口了比較多的奶粉。第二,今年以來,進口大包粉的價格下降幅度太大,從原先的5萬元/噸,一直下降到現在2萬多元/噸,下降幅度達到了50%。一年之內,價格大幅下跌,對市場造成了很大沖擊,這也使得國內企業加快了對海外奶源的使用,國內現有奶源大部分轉移給了乳品企業,導致庫存增加。

     

    年底或止跌反彈
      奶價大幅下降,被認為與進口奶粉大量進入有關。數據顯示,2014年1月至11月,我國進口奶粉88.4萬噸,同比增長20.2%,奶粉進口快速增長,加上2014年國內生鮮乳產量增長5.2%,造成奶源過剩。國金證券日前發布的行業研報顯示,由于下游乳品加工企業的庫存量漸達飽和,目前進口奶粉進入國內市場的步伐也開始放緩。今年前三個月,奶粉進口量同比下降47.6%。
      “奶價下滑預計要持續到年底前后,到時可能會出現實質性的止跌反彈,但不會出現大幅上漲。”宋亮認為,2015年國內原奶的價格會進一步下跌,降幅或將達到15%-20%,整個市場需求增長速度預計會保持平穩,行業集中度會進步一步提升。
      在宋亮看來,倒奶現象,某種程度上是中國原奶價格遠高于國際并且兩者矛盾激化的一個縮影。長期來看,國內原奶的高價將成為抑制奶牛養殖健康發展的根本障礙。但國內原奶價格劣勢是階段性的,它是中國養殖業現代化轉型必然經歷的過程。“過去中國原奶是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實力的,但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落后,養殖加工利益矛盾突出,隨著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傳統小農養殖體系完全被瓦解,并由此開啟中國奶牛養殖轉型之路。”宋亮說。
      針對目前倒奶現象,業內專家建議政府各部門能夠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保護國內奶源,緩解養殖、加工之間矛盾,抑制進口過快增長對國內市場造成沖擊。一是建立奶粉臨時儲備。通過建立儲備,有助于增強收奶積極性,提升養殖戶信心,進一步遏制倒奶面積擴大,甚至再次殺牛。二是提升國內乳品各項生產指標,引導企業盡量使用原奶作為生產原料。三是通過提高技術標準,提升進口乳品準入門檻,保障優質乳品進入中國市場。
      有乳企負責人指出,現在生鮮乳質量、指標怎么樣,都是以乳品廠的檢驗結果為標準,奶農對定價、乳品質量話語權很小。在這樣不科學的“游戲規則”下企業和奶農展開博弈,我國的大多數養殖戶,尤其是優秀養殖戶,將難以繼續生存。其建議,當務之急是建立起第三方檢測制度,實現原奶生產的優質優價原則。

     

    信息來源:南方日報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