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十三五繼續推進奶業苜蓿發展
2015/07/16“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項目初步解決了我國苜蓿產業單產低、質量差、商品率不高三大核心問題,有效緩解了優質苜蓿供給不足的困境,降低了奶牛養殖成本,提高了牛場效益。”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畜牧業司奶業處李競前表示。他還進一步介紹到,項目實施前,全國商品苜蓿產量僅15萬噸左右, 通過項目實施,2014年產量增加到100萬噸。據了解,十三五中央會繼續推進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計劃,進一步擴大產能。而且苜蓿發達的根系能防止水土流失,苜蓿葉有效減少了地面裸露面積,有利于保護環境,生態效益顯著。


李競前 農業部奶業管理辦公室畜牧業司奶業處
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計劃內容
資金規模:每年3億元,建設50萬畝;
補貼標準:600元/畝,3000畝起;
補貼方式:先建后補。 立項后,預先補助50%;驗收合格,再補50%。
補貼內容:良種化、標準化生產、改善生產條件、提升質量水平等方面。
實施區域:2012-2013年是河北、天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陜西、甘肅、寧夏、新疆等10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黑龍江農墾總局,2014年新增山西、安徽、山東、河南4省。
扶持對象:農民飼草專業生產合作社、奶農專業生產合作社、飼草生產加工企業、奶牛養殖企業(場)。
帶動優質商品苜蓿生產能力邁上新臺階
項目初步解決了我國苜蓿產業單產低、質量差、商品率不高三大核心問題。
首先,灌溉設施改善,科學種植水平提高,單產明顯提升。67.4%的項目片區建設了灌溉設施,73%的項目單位實施了根瘤菌接種。示范基地平均單產568.6公斤/畝,比全國平均單產高35%左右。
其次,機械設備基本配套,苜蓿質量明顯提高。絕大多數項目單位配備了必要的種植、收獲和加工設備,有28%的項目單位配備了二次高密度加壓機。 項目區苜蓿粗蛋白平均含量為18.1%,比項目實施前13%-16%的水平明顯提高。
第三,優質商品苜蓿產量迅速增加。項目實施前,全國商品苜蓿產量僅15萬噸左右,通過項目實施,2014年產量增加到100萬噸。
支持我國奶業建設取得新進展
首先,緩解了優質苜蓿供給不足的問題。2014年全國商品苜蓿能滿足約100萬頭高產牛需求。尤其是去年8月份以來,美國苜蓿檢出轉基因成分進口受阻,項目供應的優質苜蓿讓國內奶牛沒有斷“糧”。
其次,降低了奶牛養殖成本,提高了牛場效益。2008-2013年,我國進口苜蓿數量從0.2萬噸增長到75萬噸,價格從250美元/噸增至2014年的411美元/噸。同等級的國產苜蓿要比進口苜蓿便宜約600元/噸。
表1. 奶牛養殖場經濟效益分析

注:河北、內蒙古、寧夏和新疆4省區36個養殖場調研數據。
有效改善了生態
經過苜蓿種植,鹽堿地改良效果明顯,提高土壤速效氮和有機質含量,培肥了地力。另外,苜蓿發達的根系能防止水土流失,苜蓿葉有效減少了地面裸露面積,有利于保護環境,生態效益顯著。
總的來看,當前我國奶業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奶業發展對優質商品苜蓿的需求還有很大潛力可挖。下一步,我們在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過程中,將重點扶持種養結合發展,扶持有一定基礎的企業和合作社做大做強。
信息來源:荷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