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天友入局奶源大戰:投12億再度北上養奶牛

    2015/07/28
      隨著乳業重組方案的應聲落地,自有牧場對于乳企而言,逐漸成為一種經營必備的“儲備金”。昨日,記者獨家獲悉,在剛獲得最新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許可證不久后,本土乳業巨頭天友乳業將斥資12億元在陜西打造3萬頭規模的牧場。這是繼在寧夏布局萬頭奶牛的牧場后,天友乳業又一次“北上”布局奶源基地。
      與此同時,業內也正涌現出一波牧場建造熱潮:近日,馬云旗下的云鋒基金牽手中信產業投資基金和伊利一起“養牛”,而飛鶴、圣元等國內乳粉企業也在爭相通過并購、合資等方式布局奶源基地。
     
    天友再度擴容奶源平臺
      近來,本土乳業巨頭天友乳業在奶源基地的布局上可謂動作頻頻。記者昨日獨家獲悉,繼6月初耗資千萬從澳大利亞引進500頭純種荷斯坦奶牛,并在四川宣漢布局牧場后,天友乳業又有大動作。
      重慶市農投集團董事長、天友乳業董事長王義昭告訴記者,天友乳業目前正投資12億元在陜西興建3萬頭的現代生態牧場,首期1萬頭奶牛的牧場將于今年9月建成投產。“這是天友乳業打造全國性奶源平臺的一步,也是繼在寧夏布局萬頭奶牛的牧場后再一次在北方布局奶源基地。”王義昭介紹,目前天友乳業已在全國建成39個現代牧場,擁有4.5萬頭奶牛資源,掌控了重慶地區95%以上的奶源,其奶制品在本地市場占有率高達70%以上。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向記者表示,天友乳業已有在重慶黔江打造牧場的成功經驗,奶源擴容有助于天友乳業的品牌輸出。高鴻賓還表示,天友采用企業與政府合作的模式打造牧場,一方面讓牧場的監管更高效,同時也將周邊的奶農變為牧場的主人、企業利益共同體,而非過去的奶源上下游關系,因此奶農更有動力保衛奶源質量。
     
    資本聞風而動爭建奶源

      天友只是目前乳業熱建奶源的一個縮影。昨日,記者從伊利方面了解到,由馬云聯合發起的云鋒基金,以及中信產業投資基金將參與投資伊利子公司畜牧公司,投資者將以合計不少于20億元人民幣等值的美元向畜牧公司以現金方式增資,以獲得60%的股權,伊利則持有增資完成后畜牧公司的40%股權。
      在談及與云鋒基金的合作時,伊利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此次合作將持續長遠地提高公司原奶供應保障體系能力,加大牧場建設力度,擴展和優化奶源基地布局并化解牧場投資資金需求不斷放大的壓力,集中資源于主業,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此外,記者在梳理資料時還發現,連鎖咖啡店COSTA中國地區的牛奶供應商華夏畜牧也在近日收到了來自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與區域私募基金泰山投資的1.06億美元。如果繼續前溯,光明乳業今年2月還宣布引進亞太知名私募投資基金RRJCapital作為戰略投資者,RRJ將以現金方式向荷斯坦牧業增資相當于15.25億人民幣的美元。
      種種跡象表明,奶牛正在成為又一種令資本聞風而動的經濟動物。
      “從整個乳業產業的發展空間來看,相對于國外現存的各類牧場,我國奶業養殖情況較為薄弱,市場還屬于有待開拓的階段,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乳業研究員專家宋亮昨日向記者表示,“據我所知,現在原奶的市場價格在4元錢以上,這已經處于一個較高的價位,所以養殖行業目前有著較高的盈利空間,這才導致了社會上各路資本紛紛想到牧場建設上分一杯羹。”
      在宋亮看來,社會資本進入乳業原奶市場是兩廂情愿的買賣。他表示,一個牧場的建立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從用地到奶牛,再到飼養人工等,乳業企業如果全靠自建,資金壓力可想而知。而引入社會資本,不僅能幫助乳業企業分擔資金壓力,還能提高其抗風險能力。
     
    分析:政策驅使奶企養牛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眾多資本進入奶源市場,其根本還是想要搶占嬰幼兒奶粉市場。國務院辦公廳在近日發布了《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方案中對乳粉行業中的奶源控制做了明確的規定和闡述。
      方案中提到,享有兼并重組資格的乳粉企業必須具備三大資格,其中一項便是要求“自有奶源”。“投資奶源市場,就是投資一條乳業全產業鏈的根源。乳企直接把控奶源,可管控質量降低不少風險。”昨日,海銘泰銘觀乳業咨詢公司總經理勞兵向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伊利投資11億元在新西蘭建廠,合作內容涉及奶源;而圣元奶粉國際在法國布列塔尼大區投入約合7億人民幣的海外建廠,為的也是其優質、穩定的進口奶源供給。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天友布局奶源基地的重要目的也在于將重拾嬰幼兒奶粉生產業務。就在剛過去的6月底,重慶天友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最新的營業牌照,在經營范圍一欄里明確寫著“乳制品(含嬰幼兒配方乳粉)”。而記者昨日在天友的辦公大樓里還看到了早已包裝完好的嬰兒配方奶粉樣品。“這批奶粉已經在天友旗下的健康生活館門店上架出售了。”天友乳業一名員工告訴記者。
      截至今年6月底,工信部以及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等相繼推介三批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其中不乏高原之寶等鮮為人知的品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并不意外。完達山乳業副總經理余寧江告訴記者,推介的品牌有一個硬性要求,那就是要有全產業鏈,即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建牧場自控奶源,以及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
      據完達山人士透露,為拿到新的嬰幼兒奶粉生產許可證,完達山花費上億元整改生產線以及奶源監控等系統。余寧江也表示,完達山目前已有51萬頭奶牛,每年有200萬噸的原奶,基本可自給自足,并將堅持自建牧場或與養殖小區合作的模式把控奶源。
      截至2015年底,國內要爭取形成10家左右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要達到65%。
     
    縱深:提升國產奶粉競爭力,原動力何在?
      昨日,記者走訪市場時發現,不少超市都將國產嬰幼兒奶粉放到了奶粉專區里較為顯眼的位置。在五公里的人人樂超市里,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以伊利為代表的國產奶粉銷售數量喜人,而洋奶粉在近半年來反而冷清了不少。
      “國家目前監控力度高,所以國產奶粉的質量還是值得放心。比起很多國外奶粉,國產奶粉的價格要便宜許多,我們購買也較為劃算。”家住南坪的消費者譚玲告訴記者。
      乳業研究員專家宋亮則表示,要想保持并增加國產嬰幼兒奶粉的競爭力,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首要是保證產品品質,乳企還需改善優化現有的嬰幼兒奶粉配方中的核心技術,保證奶粉品質的穩定性。其次是價格問題,國內的嬰幼兒奶粉普遍價格高昂,乳企應以更合理的價位滿足國內龐大的市場。當然,最重要的一點,也是現在國產嬰幼兒奶粉不得不面對的,乳企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方式來提升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宋亮說,比如向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與專業化的咨詢等,尤其是應更快完善奶源追溯體系。
      “總而言之,最需要保證的就是安全優質的奶源。這才是乳企競爭的最大優勢,也是讓國產奶粉走得更遠的根本。”勞兵坦言。
     
    信息來源:重慶商報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