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靈魂人物郭本恒下馬 光明乳業浮現四大隱憂

    2015/07/28

      最近一個多月來,光明乳業的震蕩不小。
    6月25日,任期未滿的光明乳業原總裁郭本恒突然辭職;
    6月30日,“門外漢”的原海博股份董事長朱航明走馬上任,接掌光明;
    7月22日,上海市紀委官網發布消息,光明乳業原總裁郭本恒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隨著靈魂人物郭本恒的下馬,光明乳業告別了8年之久的郭本恒時代。記者采訪梳理發現,目前擺在光明乳業面前的有四大隱憂:
      海外擴張中收購的新西蘭新萊特業績不佳,收購以色列特魯瓦也存隱患,現在還疑似卷入郭本恒案,變數未知。
      同為乳業巨頭,光明乳業在營收、利潤規模、明星單品的利潤點上都與伊利、蒙牛存在差距,過于依賴常溫酸奶莫斯利安的銷售,其他產品后勁不足。
      奶源緊缺也是光明乳業需要解決的一個短板,光明乳業剛進行的一系列資產重組,正是基于牧場資源整合、彌補奶源的舉措。
      而“外行”的新老總上任后能否帶光明平穩過渡?外界也拭目以待。
     
    隱憂1 海外收購存在的風險
      據知情人士透露,郭本恒此次被查或與光明乳業前不久收購的以色列最大食品企業特魯瓦(Tnuva)有關。
      今年6月8日,停牌3個月的光明乳業拋出募集90億元的定增方案及巨額收購計劃,擬以68.73億元收購控股股東光明集團旗下擁有的Bright Food Singapore Investment Pte. Ltd. 100%股權,從而間接持有特魯瓦76.7%的股權。
      不過,光明乳業公共事務部總監賁敏對記者稱,“目前沒有任何消息傳出與這個項目有關,一切都在正常運營。”她說,特魯瓦的收購主體由光明食品集團完成,之后交由光明乳業管理,并不是個人行為。至于郭本恒是否參與其中,她并未置評。
      有消息稱,如果最終證實郭本恒事發確與特魯瓦收購案有關,光明乳業對特魯瓦的定向增資方案或擱淺。但光明乳業予以否認,“目前這個項目進行得很正常”。
      賁敏說,這一項目對光明乳業的技術、產品有所幫助,希望借助特魯瓦開發中國奶酪市場,同時引進以色列先進的養牛技術。“特魯瓦在當地業務量大,處于壟斷地位,對周邊市場有輻射能力,光明正考慮用全球資源做全球市場”。
      成立于1926年的特魯瓦是以色列最大的乳品制造商,占以色列70%的乳制品市場份額,并廣泛涉足中東、歐洲和美國市場。
    不過,對收購特魯瓦,業內認為存在一定隱患。據媒體報道,特魯瓦市值正下滑,且正由于其壟斷地位,曾在2004年被以色列反壟斷局點名,產品價格調整受到嚴格限制。2011年,以色列消費團體也指控特魯瓦調高軟干酪產品價格,濫用市場壟斷地位。
    對此,國金證券分析稱,光明收購特魯瓦,可加碼產品差異化優勢,但巴以沖突的不確定性,以及特魯瓦接受反壟斷調查,增加了投資風險。
      事實上,光明乳業還是國內第一家實現海外并購并海外上市的乳品公司。早在2010年,光明乳業以4.21億元收購新西蘭新萊特乳業51%的股份。2013年,新萊特乳品公司上市,然而業績并不理想。
      光明乳業年報顯示,2011年,新萊特凈利潤2506萬元,而到了2014年,新萊特凈利潤已呈現虧損,為-84萬元。賁敏解釋稱,新西蘭乳制品原料價格一直在跌,對新西蘭市場影響很大,影響到了新萊特的銷量。

    隱憂2 過于依賴明星單品或成“隱形炸彈”
      作為乳制品的全國性品牌,伊利、蒙牛、光明是三巨頭。
      記者查閱2014年年報,光明乳業營收203.85億元;凈利潤5.68億元,增幅39.87%。而伊利營收544.36億元,凈利潤41.44億元;蒙牛營收500.49億元,凈利潤23.5億元,其中蒙牛凈利潤增幅達44%。無論是整體營收,還是凈利潤,光明還是明顯弱于伊利、蒙牛。
      在2014年報中,光明乳業將驅動業務變化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明星產品銷售收入的快速增長。其中,號稱國內首款常溫酸奶的莫斯利安,為光明貢獻了59.6億元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5%。而優倍鮮奶收入增長29%,暢優系列產品收入增長18%。
    在光明乳業整體收入中,莫斯利安的銷售占比近三成,正是這銷售很不錯的明星單品,業內卻認為是埋在光明乳業的一顆“隱形炸彈”。
      相比之下,伊利則呈多品牌開花態勢。2014年金典的銷售額增長60%,QQ星維尼熊營養果汁酸奶飲品銷售額增長近150%,常溫酸奶新品安幕希的季度環比增速超過150%;酸奶兩大明星品牌暢輕、每益添,增速達113%、90%。
      在乳業專家宋亮看來,光明乳業的常溫酸奶業務做得較好,其他產品表現一般。伊利、蒙牛的常溫酸奶正擠占莫斯利安的市場,如果莫斯利安在營收所占比重過大的話,可能存在風險。
      長江證券[-6.58% 資金 研報]研報也指出,隨著伊利、蒙牛進入常溫酸奶市場,莫斯利安部分區域市場會受到影響。光明2015年規劃略為保守,收入增長13.3%,若莫斯利安銷售完成80億元,其他業務收入僅需增長4.6%,“公司亟待在管理及資金上注入新的活力,在華中、西南等非成熟市場獲得突破”。

    隱憂3 奶源緊缺是短板
      光明乳業面臨的另一個短板,在于自給奶源短缺。
      去年,光明食品集團副總裁曹樹民曾對外表示,目前光明乳業奶源主要由自建牧場及上海牛奶集團供應,但兩家提供的原奶只占光明乳業需求量的三成,還有七成需要到市場上采購,可能由此增加食安風險。
      而截至2014年,伊利原奶供應總量同比增長10%,牧場奶源占比已近100%。蒙牛規模化、集約化奶源比例也達96%。
    就在上海市紀委通告郭本恒被查的當晚,光明乳業發布了一份資產重組的公告,其下屬子公司荷斯坦將采用股權收購和資產購買的方式,取得上海牛奶集團和上海泰杰實業奶牛養殖業務相關的股權和資產。
      業內普遍認為,此次資產重組有利于彌補光明乳業奶源緊缺的短板。


    隱憂4 “外行”新老總能否帶光明平穩過渡?
      現在,光明乳業新主帥朱航明上任還不到一個月,光明乳業依舊在沿用郭本恒時期制定的“三年規劃”發展戰略。
      在任8年的郭本恒是業界公認的“技術型高管”,顛覆性地提出“聚焦乳業、發展新鮮、突破常溫、實現百億”的改革戰略,光明乳業營業收入由2008年的82.06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203.85億元。
      1970年出生的朱航明來自光明集團旗下海博股份公司,雖也是“光明系”,但此前幾乎沒有乳業從業經驗。這個“外行”新老總也被業界認為是其接管光明乳業后的一大考驗。
      朱航明能否帶領光明乳業平穩過渡?有業內人士稱,此次任命應是光明乳業的應急之舉。也有人認為,他在海博掛帥期間,順利推進了國際化、資產重組,此次或許正是結合光明正實行的海內外并購及資產重組所做出的考慮。
      而光明乳業公共事務部總監賁敏告訴記者,光明目前已經開始在做新的三年規劃,“未來戰略是否調整還不好說”。
     
    信息來源:新京報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