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危機重重?乳業前景預判見仁見智

    2015/08/03

      過去幾年乳品行業瘋狂式的發展,以及進口奶粉過度增長,行業給人以中國市場容量很大的錯覺,包括恒大、廣鹽、華為、聯想等不搭界的公司,也重金砸進來,其實行業規模已經摸到天花板了,競爭和價格戰是必然的。比如君樂寶的低價入市,飛鶴、圣元等推個性化定制,60元一罐就給到門店,把行業的價格一下子打穿。
      蒙牛控股、法國達能占25%股份的雅士利15日發布警告稱,其2014年利潤將下降40%;伊利股份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存貨為43.67億元,與年初相比增長18.57%;光明乳業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存貨為25.21億元,與年初相比增長68%;蒙牛乳業截至2014年6月30日未經審計的存貨為44.6億元,與年初相比增長73.07%。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乳業資深人士認為,剛剛過去的2014年奶粉市場幾乎沒有增長,而進入2015年,奶粉行業將會更加糟糕。原來停下來的市場動作,為了求反彈,會拼命加大力度去炒作,無論是進口品牌還是國產奶粉品牌,拿到生產許可證后都會拼力一搏,所以競爭將更加慘烈。

     

    國外乳業也危機重重
      近期國內奶農殺牛倒奶事件備受關注,但由于鮮奶原料國際市場價格崩盤,國外的奶農日子同樣不好過。上個月10日,全球最大的乳品原料供應商新西蘭恒天然降低原奶收購價,每公斤4.70新西蘭元,而在一年半前,還是每公斤8.40新西蘭元,這個價格也是8年來最低水平。根據新西蘭乳品網的報道,在過去的六個月中,共有14人因無法承受原奶收購價急劇下降而選擇自殺。
      自從俄羅斯禁止從歐洲進口鮮牛奶和奶酪后,加劇了國際市場的供過于求,中國成為全球遙遙領先的最大鮮牛奶和奶粉買家,而牛奶價格從去年夏天開始大幅下降。

     

    未來三年: 乳品企業發展的關鍵
      根據國家發布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的規劃,到2018年底,將培育形成3~5家年嬰幼兒配方乳粉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總數整合到50家。而截至目前,共有82家中國企業獲得奶粉生產許可證。反觀進口奶粉的情況,在國家發布《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后,截至上個月,共有59家外國工廠獲得進入中國的資格,204家進口商共249個奶粉品牌獲得進口許可證。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兩年品牌分化、重組、洗牌,是由于過度競爭所致,也是產業政策調整過度頻繁所致,2015~2017這三年是關鍵年,這幾年新生兒出生率并沒有顯著提高,但是奶粉規模迅速增大,可以說現在行業很危險。

     

    專家觀點:對行業前景預判見仁見智
      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對奶農來說,去年吃苦瓜,今年將吃黃連;對國內乳企來說,去年是挨日子,今年要面臨苦日子。今年整體行業變數很大,前景不太樂觀,上半年不景氣的情況或維持到八月份,九月份后或許有點好轉。
      王丁棉表示,國外進口原料粉價格拉低了乳企對于國內原料奶的依賴,進口奶粉目前僅僅1.8萬~1.9萬一噸,按照1∶8的比例還原成鮮奶,成本僅2000多元。而國內生鮮奶均價去年在6000元一噸,今年雖降但仍在5500元左右一噸。
      他指出,假如歐盟原定于今年取消的奶農配額制一旦正式實施,歐盟奶產量不受限制,未來可能有更多歐盟奶源涌向中國市場,將會導致全球奶價下降,也會對我國奶價造成影響。
      也有專家對2015的乳業抱著樂觀的態度。知名乳業專家宋亮并不認為乳企危機四伏。他告訴記者,目前乳品企業庫存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是企業對2013年年底形勢的誤判所導致,2015年隨著原奶成本大幅下降,給企業利潤增長利好,營收通過銷量增加及產品結構升級方式實現,2015年乳企業績或會呈現10%的增長。他還預言,企業產品庫存今年一季度能基本消化完,原料庫存在四季度年底前后能消化完。

     

    信息來源:食品信息網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