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打造“中國好奶粉”還需研究什么?

    2015/08/06

      每年的8月1日—7日是世界母乳喂養宣傳周,在這個時候說奶粉,是因為,配方奶粉的生產參考“金標準”正是母乳的營養成分,所以說說也不算太“離題”。
      自從“三聚氰胺”事件后,很多消費者都想方設法地購買“洋奶粉”。一位年輕母親在收看電視節目“中國好聲音”時感嘆:“什么時候能有一款‘中國好奶粉’呢?”
      在許多家長心目中,新西蘭奶粉是最好的。然而,新西蘭的嬰幼兒奶粉專家勞倫斯·艾爾斯教授卻不這樣認為。他說:“進口奶粉奶源雖好,生產標準也較高,但媽媽們千萬別忽略了奶粉本身的營養配方比重。”
      艾爾斯教授從三個方面對此進行了解析。
      首先是地域的差異。東西方地域差異很大,即便同屬亞洲,日本與中國的地域差異也很大。日本靠海,飲食結構以魚類、海鮮為主,海鮮中豐富的鋅、碘可以滿足寶寶的營養攝入,所以日本配方奶粉中鋅、碘的含量都偏低,而這恰恰是中國寶寶需求的。
      其次是人體體質的差異。人類的體質是通過遺傳得來的。東西方存在的地域、氣候、飲食差異,形成了東西方人種的體質差異。肉食為主的西方人小腸長度較短,后代胃蛋白酶分泌多,寶寶胃腸功能很強,喝純牛奶都沒有問題。而素食為主的東方人小腸長度較長,后代胃蛋白酶分泌少,胃腸功能很脆弱,而大部分進口奶粉都是按西方人的身體特質來配方的,中國寶寶喝了上火不消化大便干燥自是必然。
      其三是飲食結構的差異。西方人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微量元素普遍攝入較多,所以歐美寶寶的媽媽在哺乳期的膳食中攝取的鈣、鐵、鋅相對充足,因此在微量元素的添加上要求不高。而東方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中國媽媽母乳的微量元素水平特別是鈣、鐵、鋅比較低,但這些元素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細品艾爾斯教授的話,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談論奶粉問題時,媒體議論最多的是安全,業內評價最多的是標準,消費者講究最多的是品牌,而艾爾斯教授最關注的則是媽媽!因為,配方奶粉是對媽媽乳汁的模仿,所以我們會在很多奶粉的外包裝上看到“接近母乳”、“類似母乳”的字樣。
      然而,據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介紹,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中國人母乳的科學系統研究,缺乏相關科學數據,需要時都是借鑒外國人的數據。由此可見,要生產出中國寶寶需要的“中國好奶粉”,不僅取決于原料、標準、生產技術、檢測手段,還取決于對“中國媽媽”的了解。
      據悉,目前已有中國企業開始做這一功課了,由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專題科研項目也已經啟動。我們期待好聲音!

     

    信息來源: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