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昆岡:農村乳品人均消費是城鎮的1/4 市場出現
2015/08/12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表示,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乳業規模不斷壯大,人均占有量增長近6倍,已經能夠基本滿足市場需求。但同時,這些改變尚不能適應乳業快速發展的步伐,在廣大乳制品銷售中,農村人均消費是城鎮的四分之一,乳制品市場出現了結構性過剩。
宋昆岡表示,近年來,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持續走低,進口量大增,國內生產增速放緩。2005年到2009年,奶類產品平均增長為10.6%,乳制品產量年增長為15.8%,2010年至2014年,奶類平均產量增長為0.96%,乳制品平均年增長為7.5%,2013、2014年奶類產量停滯不前,乳制品產量首次出現了負增長,中國乳業已進入瓶頸發展時期。
據他介紹,生產和消費的增長,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將會愈加明顯,隨著國際市場行情的大跌而起伏,增長速度將會在5%左右徘徊,奶牛飼養業將會受到較大的影響,隨著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走勢的波動而呈現變化。市場狀態短期內不會有較大改觀,進口產品對市場的沖擊將會加劇,平臺期是行業發展過程中繞不過的階段,也是行業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現,只不過是來了早點。而我們尚未做好充分的準備,中國乳業要適應平臺期的現實,必須間快采取應對措施,在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發展模式做出相應的調整。
第一要提升奶牛養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國家乳制品的市場競爭力,我國奶牛生產運作,先進養殖技術推廣難度大,奶牛產量低,再加上飼料成本、人工費用、運輸費用,奶牛廠養殖費用上升,導致了奶牛養殖成本高。目前國內生鮮乳價格高于發達國家90%以上,作為國產乳制品競爭力弱,進口產品大幅增長,首先要從奶價做起,大力發展規模飼養,采用和推廣先進養殖技術,提升奶牛養殖水平,提高奶牛價格,這是增強我國乳制品市場競爭力關鍵所在,乳品企業要大力幫助和配合奶牛做工作。
第二發展產業的聯合,增強行業抗風險的能力,奶牛飼養業是乳制品加工的基礎,是產業鏈上利益共同體,兩個部分的共同繁榮才可以帶來行業的發展,平臺時期,由于消費市場的波動,乳制品產業經濟效益差,遭受風險的將是奶牛養殖業,要保護乳業的基礎,同時乳制品企業還要拓展銷售渠道,大力發展網絡銷售,送產品送到家,以整個產業鏈的優勢支撐行業的發展,共同抗風險。
第三加快產品調整,適應市場。我國一進入市場,短期之內難以得到徹底解決,平臺時期,行業發展的必然建議,企業要降低普通奶粉的生產,要生產高附加值的乳粉,比如配方粉,功能乳粉,固體飲料,深加工產品,特別是功能乳粉,將是我們重點發展的產品。有條件的應增加液體,城市型企業要大力發展殺菌,發酵乳。
第四,調整發展方式,重點向消費者移,我國乳制品企業大致分為城市性,基地企業一般在遠離消費的農區,半農半牧區,這些地方土地遼闊,適合大量飼養奶牛,但遠離囂區,取得了很好的業績。成熟企業臨近囂區,適合牛奶快速消費,但受土地飼料、環境保護等條件的制約,不能大量飼養奶牛,固產品以殺菌乳、飲料為定位。經過20年的發展,都得到了發展,成為行業的主力軍,為中國乳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消費特點的變化,交通運輸條件的便捷,區域資源優勢的提升,變遷,乳業發展的區域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城市型企業應向外延發展,向資源優勢去拓展,建立外省生產基地,基地企業應有計劃的向囂區靠攏。
第五,中國農業要融入世界,世界經濟一體化首先帶來的是商品市場的一體化,隨著我國同有關國家自由貿易協定的實施,乳制品將首當其沖,這幾年來事實已經證明了這個趨勢,世界乳業融得了中國,中國乳業也要融入到世界乳業當中去,才能夠持續發展,中國乳企到資源優勢國家發展,是彌補國內市場需求和生產需要的重要承接。目前,一些有遠見的企業開始走出去,到資源優勢國家建立生產基地,取得了好效果,走出去重點發展產品應是乳粉類產品,包括嬰幼兒乳粉,乳清類產品,干酪類產品,走出去的意義和效果將會逐漸顯現。希望有條件的企業要積極探索嘗試。
信息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