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迎契機促乳都大發展 聚青城話乳業新未來

    2015/10/28

    ▲中國乳業大數據平臺啟動儀式。

    ▲授牌授權儀式。

    ▲中國乳業大數據平臺將對乳制品加工企業產生積極影響。

    ▲出席國際乳業發展論壇的嘉賓合影。

    ▲簽訂中國乳業大數據合作備忘錄。

    ▲我市飼草種植面積100萬畝,基本達到每頭牛2畝粗飼料。

    ▲共商乳業發展大計,讓乳制品消費安全更有保障。

    國際乳業發展論壇現場。

      金秋10月,乳都再次迎來良好的發展契機。10月24日,“數聚青城相約乳都”——中國乳業大數據平臺啟動新聞發布會舉行;當日,首屆中國-蒙古國國際乳業發展論壇暨呼和浩特第九屆國際乳業發展論壇也在我市隆重召開——

     

    乳業興市——牢發展根基

      從2001年市委、市政府確立“乳業興市”戰略以來,我市在不斷完善發展思路、創新經營方式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具有呼市特色的乳業發展模式,在為發展民族品牌做出積極貢獻的同時,乳業已成為我市的主導產業,并逐步形成了全國最具活力的乳業產業體系。本土培育、發展起來的伊利、蒙牛兩大乳品加工企業,不斷創新經營機制,提升管理水平,發展速度和質量在全國領先。2014年伊利、蒙牛兩大龍頭乳企主營業務收入合計超過1000億元,分別進入世界乳業前10強和11強。

      據了解,目前,我市的乳業處在穩定、快速、良性發展的軌道上。全市奶牛存欄數達到58萬頭,規模化水平達到95%以上,奶牛單產水平不斷提高,平均單產達到7噸;使用TMR牧場有195個,占全市總飼養量的74.4%。使用DHI技術牧場有18個,占全市總飼養量的15.1%。養殖模式不斷創新,形成了多元化投資、多種經營體制的格局;龍頭企業不斷壯大,產品的品種、產量和市場占有率不斷增加;奶業產業化水平的提高,帶動了飼料等相關產業健康發展。

      我市乳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不僅有力促進了農牧業結構調整,極大地推動了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對提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農民收入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014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538元,其中奶業方面占40%以上。

     

    “中國乳都”向“智慧乳都”轉化

      在中國乳業大數據平臺啟動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狄瑞明指出,近年來,呼和浩特發揮區位、氣候、資源等優勢,大力發展云計算產業。依托盛樂和鴻盛兩個云計算園區,引進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建設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投資規模達510億元。項目全部建成后,機架柜數可達23.7萬個,各類服務器數量可超過300萬臺,呼和浩特將成為全國最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而隨著我國乳業的加速發展,奶源問題、乳品安全、產業升級、市場拓展等成為當前新的重要課題。乳業發展需要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平臺的支撐。

      內蒙古奶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巴特告訴記者,近幾年來,我市已經在智慧乳業的建設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013年底蒙牛乳業推出國內首款二維碼可追溯牛奶,借助百度云技術與原有的二維碼追溯系統相結合,打造出全新“云端牧場”,消費者通過掃描包裝盒上的二維碼,不僅能追溯到產品源頭牧場的信息,還可以實時觀看牧場、工廠生產全過程的視頻信息,清晰地了解該企業生產技術和全產業鏈管理體系。2014年6月伊利全程質量可追溯體系對接國家平臺,打通生產、檢驗、監管和消費各個環節,讓消費者了解符合衛生安全的生產和流通過程,從源頭上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能夠讓消費者對乳制品更為放心。

      國云數據在發布會上展示了中國乳業大數據平臺的“一個平臺,五個中心”,并與蒙牛、伊利、圣牧高科、現代牧業等標桿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建設中國乳業大數據平臺,借助大數據技術的優勢整合世界乳業資源,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開辟新的經濟走廊。國云數據CEO馬曉東介紹,中國乳業大數據平臺共包含大數據研究中心、交易中心、培訓中心、創客中心、可視化中心五大中心和乳業大數據分析交易平臺六項。其中乳業大數據分析交易平臺是整個產業的核心所在。乳業數據分析交易平臺中包含國內外乳品業相關產業領域的所有數據,僅產業指標一項就有8萬多個數據。除了擁有這些數據之外,平臺擁有完整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和專業的數據分析從業人員,這些專業人員通過數據分析系統進行數據分析研究。乳業從業者或者企業就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數據。馬曉東表示:“中國乳業大數據平臺的建成,將整合政、企、民三方數據資源,從而實現數據聚合、打通和應用。有了專業的乳業產業大數據平臺,政府可以動態實時感知行業的發展和企業的需求及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數,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政策;企業能得到專業的政策指導和優惠;其他參與者也能通過平臺獲取有利的信息,形成‘多方參與,各方共贏’的局面。從老百姓關注的食品安全角度,數據平臺能提高放心奶和優質奶的水平。”

      蒙牛集團副總裁方鴻認為:數據對于消費品企業,以及在產業鏈上下游商業環境中的合作伙伴來說越來越重要,依據數據作決策才是最客觀的。在蒙牛企業內部,若干年來積累的信息化數據對企業的發展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包括產業鏈上的其他合作企業,他們的信息化數據也對蒙牛產品生產和銷售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所有身在產業鏈中的企業所形成的數據匯總成了乳產業的大數據。這樣的大數據對于乳業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價值。現在的數據環境也越來越好,包括蒙牛在內的許多企業倡導要拿數據作決策。所以,現在在政府的引導下做大數據平臺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時機,對蒙牛未來的發展越來越重要。不論企業規模如何大,要做足整個產業鏈的數據是絕對不可能的。如果這個大數據平臺可以將乳業產業鏈上所有數據,包括健康數據、蛋白質成分數據等等所有有關的數據都整合起來,對于在這條產業鏈上的任何一家企業、甚至任何一個從業者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

     

    群策群力再謀乳業發展大計

      10月24日,首屆中國-蒙古國國際乳業發展論壇暨呼和浩特第九屆國際乳業發展論壇召開,來自國際、國內乳業界的專家、學者、企業領導、乳業界管理者300多人相聚在我市,共商乳業發展大計,共謀國際乳業合作方略,共同推動乳業可持續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忠指出,內蒙古地處黃金奶源帶,每年生產原料奶788萬噸,走在全國乳業的發展前列。目前,呼和浩特市已經建成的養殖牧場達302個,奶牛單產從3.8噸提高到7.5噸,牛奶的乳脂率達到4.6,乳蛋白達到3.6,養殖效益顯著提高。未來要做好四項工作建設現代乳業,一是加強合作。按照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展和內蒙古向北開放的戰略,積極與蒙古、俄羅斯等國家加強合作。二是加快乳業的轉型步伐,提高乳業發展的效益。奶牛養殖要走以農民為主體的牧場式飼養,做好農牧結合的大文章,通過奶牛養殖達到循環農業的發展。在國外進口產品價格低于我們的形勢下,必須降低生產成本。三是探索共贏的新模式。既要實現與國際乳業的共贏,又要實現乳品加工企業與奶牛養殖企業的共贏。四是把互聯網融入到乳業發展中來。我們要建立乳業大數據平臺,讓國內外的乳業企業、養殖企業、管理部門等共享乳業資源,互相借鑒經驗,促進共同提升。

      蒙古國食品與農牧業部局長策·巴雅爾瑪表示,蒙古國政府正在大力扶持發展奶業,以減少對進口乳制品的依賴。目前,蒙古國約50%的乳制品需要進口。蒙古國奶牛養殖以放牧為主,牛奶大部分從牧民手中收購,由于牧民居住分散,供應不穩定,而且蒙古四季氣候比較分明,冬天沒有更多的鮮奶供消費,因此需要大量進口奶粉等乳制品。希望通過本次博覽會,中蒙雙方更好地加強溝通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農業部畜牧司國家奶業辦公室副主任鄧興照提出,我國未來奶業發展應在提高生產力、理順生產關系、強化政策調控方面著力,使奶業在畜牧業中率先實現現代化。2015年,中國奶業在困難中發展,8月份以來“賣奶難”才逐步緩解,生鮮乳價格較低,奶牛養殖虧損面大,轉型升級加快,規模化程度顯著提高。當前我國奶業面臨進口壓力大、質量安全壓力大和環保、飼料等資源約束壓力大等三大挑戰,必須實現農牧結合、一體化發展,以降低成本、緩解壓力。在良種、優質飼料、防疫、養殖規模化、糞污無害化、監管常態化管理方面提高生產力;實現管理科學化、產業一體化,理順生產關系,建議養殖業和加工業互相參股,解決兩個環節脫節的問題;目前我國每年對奶業的扶持資金已達30億元,今后要穩定完善目前的政策,未來標準化養殖比例達到80%以上,DHI測定每年100萬頭,10年后優質飼草實現500萬噸苜蓿燕麥干草,3000萬噸青貯的飼草生產能力。回顧中國30年的奶業發展,經歷了穩定發展、快速擴張、轉型發展三個階段。目前,隨著對進口乳制品的調控,奶業形勢會進一步好轉。近年來,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種養加一體化加速發展,奶牛單產有所提高,生鮮乳安全水平也顯著升高。鄧興照對中蒙奶業的發展提出建議:中國和蒙古國在資源、加工、技術上合作的潛力非常大,下一步在奶牛良種交換、養殖技術培訓、加工產業的發展和乳品貿易方面應該展開多方面合作。

      國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劉玉滿研表示,中國奶業的總體發展形勢,據體系的調研報告看出,從2014年以來,規模牧場奶價持續走低,養殖業總體的利潤水平在下降。盡管奶價較低,但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仍然處于高位。主要是我們的養殖成本、加工成本、流通成本普遍過高。奶業發展總體走勢,自2008年以后進入到比較平穩的發展時期,沒有快速增長。原料奶平均價格總走勢從2014年初開始,到目前一直處于緩慢下降的趨勢。總體的發展趨勢最薄弱的還是養殖環節,養殖是基礎,同時面臨的壓力也是巨大的,風險也承擔得比較多,因此要在養殖環節加大投入力度,只有養殖環節強大了,其他派生出的產業才能健康發展,提升競爭力。同時,他還談到,合格的牧場管理者目前也較為缺乏。奶業要發展,規模越大,對牧場的管理人員的要求也就越高。下一步要加強人才的培養,還要借鑒國際經驗,形成更多的發展模式,如日本生產者合作社、新西蘭的奶農入股的模式。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約翰·費綽博士認為,大型牧場將是全球奶牛養殖發展趨勢。首先全球對乳制品的需求增加,為滿足需求將推動生產向規模較大的方向發展,提高效率和生產量;其次,大型奶牛場通常能夠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不但每頭牛能過獲得更高效益,利潤總額也更多,同時還可以獲得更多的奶牛,提高競爭力;第三,大型奶牛場可以更好地解決環保、食品安全等問題。加拿大、荷蘭、整個歐盟國家都在經歷大牧場數量增加,小牧場數量減少,奶牛轉移到大牧場這樣的趨勢。而中國是乳制品主要生產國和消費國,目前產不足需,未來市場還將顯著增長,國內生產或進口都將增長,面臨國際市場低價乳制品的競爭也將長期存在,發展大型牧場也是必然趨勢。

     

    文章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