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乳業:超萬頭規模奶場是高碳大戶?
2015/11/06全球人為制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2.7%來自乳業,每生產1公斤的牛奶或乳制品將產生出2.4公斤的二氧化碳……在踐行低碳生活,減少個人碳足跡已成為社會共識的背景下,似乎“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成為不夠環保的選擇。當然,因噎廢食顯然是不智之舉,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表示,中國奶業是一個制造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大戶,同樣需要一場低碳革命。
產1公斤奶排2.4公斤二氧化碳
記者了解到,奶牛的主要食物是纖維類飼料,它們進入牛的瘤胃,經發酵后產生大量厭氧菌,這些細菌在厭氧條件下會轉化為上氨氣。發酵當中產生的碳元素在有氧條件下會變成一氧化碳,在厭氧條件下就會成為甲烷,當奶牛打嗝或放屁時,甲烷就會釋放出來。在專家的描述中,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有3個,一是二氧化碳,二是甲烷,三是二氧化三氮。其中甲烷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溫室氣體,使地球的致暖率是二氧化碳的23倍。
據王丁棉介紹,目前奶牛飼養專家正在尋求和探討如何使奶牛減少產生甲烷的技術手段,例如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微生物,又或者添加糖渣、甜菜渣、大蒜粉等,這些辦法都有一定收效。
此外,牛糞牛尿廢水廢渣的處理過程也產生許多碳排放,一頭成年的奶牛一天約排尿20公斤,牛糞25公斤,一條牛的碳排放量相當于20個人的碳排放。
與此同時,乳制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乃至產品運輸過程,都會產生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與奶牛體內的甲烷,牛糞牛尿均構成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全球人為制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有2.7%來自乳業。例如2007年全球乳制品行業碳排放量達1969億噸,其中1328億噸來自奶制品生產,151億噸來自奶牛宰殺,49億噸來自對犢牛到成年牛的飼養。計算下來,每生產1公斤的牛奶或乳制品,將會產生出2.4公斤的二氧化碳。
超萬頭規模奶場是高碳大戶
王丁棉表示,中國奶業要想進行碳減排,首先應該遏制那種盲目發展超萬頭存欄規模奶牛場的做法。“國外大部分奶牛場規模只在200~300頭,便是充分考慮到奶牛場的碳排放問題,有很大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而牛場本身則可實施生態養殖、循環利用的道路,一方面將牛糞尿水經微生物發酵后轉化為有機肥,用以回田種植牧草“牧草可以用來提煉生物能源———將草汁榨出來提煉轉化為生物汽油,所剩的副產品草渣還可作為奶牛飼料,這樣不單能讓牛吃飽肚子,還能讓汽車跑起來。”王丁棉告訴記者,另一方面還可以對牛尿牛糞廢渣污水實行生化處理,變廢為寶,如沼化后所產生的沼氣用以發電,可為牛場解決熱應激、電風扇或噴淋,以及牧草加工或擠奶等問題。“沼化后產生的沼液、沼渣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可經過稀釋后用于養魚,將生產基地構建成一個循環生態的種植業與養殖業相輔相成的模式,同時增多幾個產品,最終達到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的功能,可兼行生態與環保的目的。”
如何實現低碳乳業
●合理的奶業資源布局,遵循就地資源就地利用,就地種植牧草、就地養殖、就地加工、就地銷售和消費的發展規律。
●在牛場內及周邊多種樹木,不僅可吸收二氧化碳,還可改善牛場內的小氣候環境。
●改善奶牛福利和牛舍環境,在南方牛場須增加通風和水霧噴淋設施,在飼料飼養中利用微生物技術使奶牛甲烷排放量減少。
●牛奶產品加工避免超高溫、超強度或反復多次熱處理;包裝盡量使用可降解材料,少用或不用含鋁箔金屬的紙盒。
文章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