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恒天然召開年會提出中國新戰略

    2015/11/27

       2015年11月24日,幾乎所有的新西蘭媒體都在關注一件事兒,那就是占全球乳制品貿易三分之一、新西蘭最大的乳業合作社恒天然在該國懷卡托地區的工廠里召開年會,約300位奶農股東出席。當中不少內容還涉及了恒天然管理團隊對中國市場的最新目標,以及今年“雙11”的戰績。


    啟中國生產
      在上述年會中,恒天然首席執行官施牧德(Theo Spierings)表示,計劃要把公司打造成中國一流的乳制品商,目標是要在未來5年內把在華業績翻番,達到100億新西蘭元(折合人民幣約419億元)。

      他對新西蘭的奶農股東們說,如果上述目標可以達成,那么中國市場當時將占恒天然的總收入25-30%,在公司全球版圖中扮演重要角色。他還表示,恒天然下一個商業計劃是要重新考慮在中國境內的生產,這個設想可能在3-4月間由管理層提出并討論,在6月前草擬好計劃提交董事會。

      施牧德還指出,在中國有很多潛在的合作伙伴(不少是公司的客戶)有興趣和恒天然一起合作,以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即使不考慮合作伙伴,一旦公司在中國的自有牧場每年能供應40億升的新鮮牛奶,也是時候向前邁出一步。

      據介紹,恒天然的中國新戰略中,60%的收入將會由乳品原料所貢獻,20%將來自面向消費者的產品,剩下的20%將放在專業餐飲服務。恒天然認為,這就要求公司要在中國發展領先品牌,乳品質量要求更高,在線上賣出更多的產品,還有各個牧場的資產應該連結起來以對接中國的需求。

      翻查資料發現,新西蘭媒體上周也曾報道恒天然需要在中國新建4個牧場,其中首個將來自于和美國營養品巨頭雅培的合資公司。

      回到年會議上,在被問及上述規劃是否“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時,施牧德表示,中國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每個省都有很大的潛力,此外其實恒天然在東南亞和拉美地區也有花很大精力在布局。

      截至2014年,按收入計算中國最大的乳企是伊利、蒙牛,分別為544.36億元和500.49億元。其中,媒體的公開報道指出,伊利方面已制訂了“2020年進入全球乳業五強,實現從百億級企業向千億級企業的跨越”的目標。

    “雙11”成績
       此外,來到今天年會現場的還包括恒天然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朱曉靜。她說,恒天然2016財年設定的目標“具有挑戰性”,但她形容中國的業務的起步“強勁”。她特別表示,電子商務正在改變中國的游戲規則,尤其是食品行業,線上銷售的發展潛力很大。

      據恒天然在會上透露的數據,在今年“雙11”當天該公司的線上銷售額為900萬新西蘭元(折合人民幣約3771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7倍,朱曉靜以“成功”來形容這一結果,又認為天貓平臺降低了渠道費用,對于公司意味著更多的利潤。

      在談及恒天然入股貝因美(002570)持有其18.8%的股權時,她指和貝因美的合作關系是公司在中國成功的關鍵因素,后者正是恒天然所需要的。她說,貝因美在去年和其他很多中國同行一樣陷入苦戰,但是目前它已經努力讓情況逆轉,其中在第三季度業績已經好轉,在四季度預期業績也會增長。

      恒天然是在今年3月完成對貝因美的部分要約收購的。在聯盟的框架下,雙方要包括建立收購恒天然在澳大利亞達潤工廠的合資公司,雙方還會完成分銷協議,根據該協議貝因美成為恒天然在中國大陸地區“安滿”品牌的唯一分銷商。

      除了中國市場外,我們也看看恒天然對全球乳業的最新判斷。董事長約翰·威爾遜(John Wilson)表示,恒天然正在遭遇前所未見的變化和波動,導致了全球原料奶價的大幅波動。雖然目前供求關系的不平衡現象已經減弱,但是波動依然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他又預計,在明年上半年全球原料奶價將從兩年的低點中反彈,目前全球乳業市場已經開始出現緩慢回暖跡象,其中中國在過去3個月庫存水平數據下降,市場的改善特別明顯。

     

    文章來源:《中國乳業》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