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菊:各類食品里質量水平最高的是乳品行業
2015/12/11“當前食品行業里,各類食品產品質量水平最高的是乳品行業。” 2015年12月8日,在由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主辦的“新媒體會館第四期——中國乳業的創新發展研討會”上,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如是說。在國產乳業在更嚴苛的監管下,正在通過科技創新將國內先進的全產業鏈生產流程開放給公眾,以增強消費者的信心。會上,劉美菊分析了中國乳業的整體形勢:增速放緩,監管更嚴,成效突出,質量水平較高。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現場發言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638家規模以上乳制品生產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全部工業法人企業的統計,2015年1—10月乳制品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緩慢增長,前10月累計收入為2726.6億元,同比增加2.42%,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16.7百分點,實現利稅總額281.7億元,同比增長10.69%,其中利潤總額180.7億,同比增長7.36%,增速較上年同期降低了23%。虧損企業虧損額達16.9億元,同比減少6.29%。
產品質量方面,總體是“穩定向好”。劉美菊表示,這些年來行業和企業一直在努力通過改變原奶計價方法、收奶方式等措施,有效提升原料乳的質量。08年以后,以飛鶴等骨干企業為主導的乳品企業提出了產業鏈新模式,建設現代化規模牧場,到如今企業自有奶源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有的奶源比例普遍達到了40%以上,有的企業達到了50%,一些大型的骨干企業甚至達到100%,原料奶質量安全水平大大的提升,有效保障了乳制品的質量安全。
她強調,近年來國家監管部門組織的全國性監督抽檢,全行業產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這個數字在整個食品抽檢合格率當中是食品行業中最高的。“包括我們監管部門的領導也說,當前食品行業里,各類食品里產品質量水平最高的是乳品行業。”
與此同時,乳業目前同樣存在很多困難。劉美菊表示,盡管我國乳業生產已經達到相當的規模,是世界上第三大奶類生產國,人均占有量增長近6倍,基本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但是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對國產乳業的信任危機,仍然阻礙著行業的發展步伐,特別是在廣大農村乳制品的消費增長緩慢,農村的消費僅是城鎮居民消費的1/4,乳制品市場也出現結構性過剩的狀態,特別是近年來國際市場乳制品價格持續走低,進口量大增,國內生產增幅放緩。
2005—2009年據我們統計奶類產量年平均增長率為10.6%,后來一直持續在兩位數以上,到2010—2014年奶類產量平均增長僅為0.96%,乳制品平均增長率是7.5%,奶源緊缺與賣牛、殺牛、盜奶現象交替發生,2013年和2014年奶類產量停滯不前,乳制品產量也首次出現了負增長。這些現象充分我們行業經過快速發展,也經過了行業這幾年歷經磨難,這個行業已經進入到平臺發展時期。進入平臺時期的中國乳業生產和消費的增長將呈現平緩的趨勢,受國際市長的影響也將會越來越明顯。
劉美菊提醒,隨著國際市場行情漲跌而起伏,乳業預計增長幅度會在5%左右徘徊,奶牛飼養業也將受到較大影響,原料奶的收購價格將仍保持低迷狀態,并且受國際價格影響越來越大,進口產品對市場的沖擊將會逐步的加劇。“受沖擊的產品不僅限于奶粉類產品,對液體乳沖擊也會更加明顯。”
平臺期是行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逾越的階段,也是行業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現,因此,劉美菊建議,中國乳業要適應平臺期的現實,必須盡快采取應對措施,在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發展模式等方面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時她呼吁,媒體和消費者要多走進乳企,了解我國乳業的真實情況,客觀真實公正的給予評判,逐步消除行業信心危機,從而樹立民族品牌自豪感,維護國家形象。
文章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