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高效奶廳管理高招1:巧妙的擠奶流程設計與人員

    2016/01/29

      奶廳的4個“最”? 奶廳的工作效率最高能達到多少?哪種擠奶臺的效率最高?如何優化不同擠奶臺的操作流程?

      奶廳的高效運營是牛場盈利的關鍵,當然也是牧場主最為關注的問題。馬上就要到年關了,小編也得拿點“干貨”出來,所  以,近期,小編將為您奉上“高效奶廳管理”的幾大“高招”,希望您能持續關注哦~^o^~

     

    奶廳的4個“最”

      奶廳在牧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擁有4個“最”:最繁忙、人員最復雜、工作強度最大、原奶收獲的最后一環。

     

    主要體現在:
      通常一個牧場的擠奶廳的運行時間超過20小時,甚至24小時運轉,奶廳管理的關鍵點是,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停止擠奶;
      在中國1000頭牛的奶廳要配5-6人,國外大概要配3人;
      為了保證擠奶順暢,要提前考慮設備保養、配件更換維修以及清洗;
      奶廳不能隨意推遲擠奶,根據實際經驗數據表明,推遲1-2小時擠奶要損失1-2噸的牛奶。
     
    簡化擠奶步驟不可取

      對于奶廳這樣重要且繁忙的部門,提高工作效率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奶廳的工作效率計算非常簡單,即每小時每個人能擠多少頭牛,不論牧場規模大小,均是一樣的算法。

      一般來講,員工人數越少,奶廳的工作效率就會越高;擠奶步驟越少,效率也會越高。因此,國外很多農場主通常通過減少人員數量和簡省步驟的方式來提高奶廳的效率。

      但是,對于奶廳來說,最重要的不僅是提高整個奶廳工作人員的效率,而是擠出更多更高質量的牛奶和保證奶牛的乳房健康。因此,除非外部環境條件極好,否則不建議通過簡省擠奶步驟來提高奶廳的工作效率。

      因此,國外奶廳在不省略擠奶步驟的情況下,奶廳工作效率一般為每人每小時60-90頭牛。這個數是怎么算出來的呢?

     

    先來看一下1頭牛的擠奶流程↓↓↓↓

      從表中可以看出,員工整個流程的時間大概在24-32秒,即1分鐘可以擠2頭牛。但擠奶前工作只是整個擠奶工作的一部分,在擠奶過程中會發生很多事,如掉杯后的上杯,擠奶后藥浴等,所以,這樣算下來,每人每小時60-90頭牛的奶廳效率是非常高的。

      您的牧場達到了嗎?如果沒有達到,也不要緊,小編來給您支招!下面才是精華,請不要錯過哦!

     

    巧妙的擠奶流程
      以5頭牛為一組進行設計,每個操作循環5個擠奶位點。


      這個流程將擠頭幾把奶和初藥浴兩步合起來做,先擠完頭幾把奶,觀察沒問題,然后做初藥浴。擠奶工每頭都擠頭幾把奶,然后初藥浴,從第1頭一直做到第5頭。這樣在做完第5頭的時候,第1頭藥浴的時間已經超過了30秒,這樣再從第5頭牛挪到第1頭牛開始擦干和上杯。

      這樣的擠奶流程安排可以讓擠奶流程中的2個最關鍵的數字均達到要求,即藥浴液實際作用在奶牛上的時間最少也能達到48秒,超過30秒的要求。從按摩乳房開始到最后上杯的間隔時間也在60-120秒,達到了排乳刺激要求。
      如果將每組牛減少到3頭,碘制劑實際作用的殺菌時間就不夠。而每組增加到10頭,催產素的分泌時間就會超過2分鐘,不符合奶牛生理需求。
     
    巧妙的人員安排

    小型奶廳人員管理:2×12

     
    總體安排:總體奶牛頭數比較少,可以分成3組,配備2名擠奶工(圖中粉色代表擠奶工1;藍色代表擠奶工2)。

     

    具體流程:
    擠奶工1

      負責前兩組8頭奶牛的擠奶,以4頭奶牛為一組,完成上杯后,轉至對面擠奶臺,檢查掉杯,進行后藥浴以及擠奶完畢之后的放牛;

    擠奶工2

      為擠奶工1進行趕牛,直至所有奶牛進入奶廳后,關閉奶廳門,開始擠奶。負責最后的4頭牛(第9位至第12位)擠奶,在其擠完奶之后(一般情況下,對面已經放牛),轉到對面奶臺為擠奶工1趕牛。
    員工每周輪崗1次。

     

    中型奶廳人員管理: 2×40


    總體安排:推薦用4個人,3個擠奶工和1個主管(圖中粉色代表擠奶工1,藍色代表擠奶工2,紫色代表擠奶工3 和奶廳主管)。

    具體流程:
    擠奶工1

      負責擠奶,每5頭奶牛1組,共擠奶15頭,擠完后,轉至相反的方向,檢查掉杯、后藥浴,負責第1位至第20位的掉被和后藥浴工作;


    擠奶工2

      負責為擠奶工1趕牛,直至16位,到達16位后,開始擠奶,每5頭奶牛1組,共擠奶15頭,至30位,擠完奶后,檢查對面擠奶臺是否有漏下沒有后藥浴的奶牛;

     

    擠奶工3

      負責為擠奶工2趕牛,直至31位,到達31位后,開始擠奶,每5頭奶牛1組,共擠奶10頭,至40位;

     

      擠奶廳主管負責幫助將剩余奶牛趕入擠奶廳,之后他將負責第21位至第40位的掉杯和后藥浴工作,此外他還將負責暫時接替休息員工和確認放牛的工作。
    員工每周輪崗1次。
     
    大型奶廳人員管理: 2×60


    總體安排:建議6名擠奶工(圖中粉色代表擠奶工1;藍色代表擠奶工2;紫色代表擠奶工3 ;綠色代表擠奶工4;紅色代表擠奶工5和奶廳主管)。

    具體流程:原理同中型擠奶廳。擠奶的五個人,后面的人幫助前面的人趕牛,直到到達其指定的擠奶位點后開始擠奶;擠奶廳主管檢查掉杯、后藥浴、幫助擠奶較慢的員工以及擠奶完畢后確定放牛。
    員工每周輪崗1次。
     
    轉臺式擠奶廳人員管理:72位的轉盤


     
    總體安排:轉盤式擠奶廳員工分工比較明確,每個擠奶工僅負責整個擠奶過程的一個環節。

      大概需要5個人(4個工人1個是主管)。圖中粉色代表擠奶工1;藍色代表擠奶工2;紫色代表擠奶工3 ;綠色代表擠奶工4和奶廳主管。

     

    具體流程:
    擠奶工1——負責初藥浴和擠頭幾把奶;
    擠奶工2——負責擦干;
    擠奶工3——負責上杯;
    擠奶工4——負責后藥浴;
    奶廳主管——負責調整和掉杯后重新上杯。
     
    另注:對于小的轉盤:只要2個人就夠了。第1個人負責擠頭幾把奶和初藥浴。第2個人負責擦干和上杯。
    總的來說,對于并列式擠奶廳,奶廳越大,整個牛群行走的路徑就會越長,員工在里頭行走的路徑也會越長。而轉盤式的奶廳效率會高一些,因為工人不需要太多的走動,只要在他相應的位置做好他相應的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對于擠奶工人來說,不管什么樣的擠奶廳,都是一件單調重復的辛苦工作,所以同樣建議隔一段時間調換1次工作。

     

    文章來源:利拉伐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