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奶廳管理高招2:牛群移動
2016/02/03奶牛防御區和平衡點是什么?移動速度受何影響?奶牛的視覺范圍有多大?
在上期微信中,小編給您講到了高效奶廳管理高招1:巧妙的擠奶流程設計與人員安排。但除了人為的要素外,我們萬萬不能忽視奶牛場中的主角兒——奶牛,其實牛群在奶廳中的移動速度對整個奶廳的工作效率是非常關鍵的。
不同類型擠奶廳對奶牛移動速度的影響
擠奶廳類型不同,奶牛行進的距離就會有所不同,進而奶廳的工作效率也會不同。奶牛在奶廳中如果運行不暢就會造成堵塞,還需要員工去疏導交通。
下圖對比了不同類型的擠奶廳奶牛行進的距離。↓↓↓↓
從上圖可以看出:對于并列和魚骨式奶廳,奶廳越大,奶牛在走道里走的距離和使用的時間就會越長。
此外,如果擠奶臺上面沒有鋪橡膠墊,通道比較濕滑,可能造成奶牛步行緩慢,進而延長擠奶時間甚至降低整個奶廳的效率。但是如果奶廳裝有橡膠墊或防滑槽,地面非常干燥,這樣可以提高奶牛移動的速度。
除了以上影響因素外,為了提高奶牛本身的行走速度,我們還要對奶牛的移動行為規律和奶牛停止運動的原因有所了解。
奶牛的移動規律
奶牛的移動規律看似簡單,但卻有很大的學問在里面。
奶牛的防御區域
人一旦進入奶牛的防御區域后,它會向遠離人的方向逃離,人距離奶牛越近,越深入其防御區域,奶牛移動速度越快。如果人在防衛區域以外,奶牛則不會有太大動作。

奶牛的視覺區域
奶牛的視覺區域范圍廣泛,其視角甚至能達到270°;其實,奶牛僅在其前部較窄的區域內雙眼成像,也就是說僅在其雙眼的前部可進行定位。它屁股后頭是看不見東西的,即奶牛有視覺的盲區。因此,我們在日常生產中接近一頭牛時,最好不要直接從屁股后頭去接近它,而要從側面去接近它。因為這樣奶牛能看到你,它就不會因為你的突然出現或觸摸而出現過激行為。
奶牛的平衡位點

圖中紅色的線是奶牛前進后退的平衡線;如果人從后面接近它,它就會往前走,在前面接近它就會往后走,如果人順著這條平衡線去接近它,這個奶牛就會變得比較猶豫,它不知道你要做什么,會在那里呆2-3秒鐘。在實際生產中,如果知道平衡線的作用會更易于操作奶牛讓它前進或后退。
因此,從“1”的位置接近奶牛時,奶牛會倒退。從“2”的位置接近奶牛時,它會向前走。當奶牛站在“3”位點時,奶牛會猶豫、彷徨,不知道該往哪里去。
通過奶牛的以上行為,可以悟到:根據人員展位可以控制奶牛的移動方向,而距離奶牛的距離決定了奶牛的移動速度。在趕牛時,不要站在牛屁股正后方的盲區內去轟牛,我們要讓所有的牛都看見我們,且不要距離奶牛太近,我們的站位應在防御區的邊緣,且可以給牛造成適當的心理壓力,這樣它就會平穩且迅速的往前移動。
什么原因會使奶牛停止運動?
奶牛在光斑前會停下來,低頭看;
圍欄產生的陰影(黑白條紋)會使奶牛停下來;
排水柵欄會使奶牛停下來;
移動或閃爍的物品,會使奶牛停下來(不要把衣服掛在奶牛的通道上,趕牛時不要晃動擠奶杯組);
因為奶牛抬起頭向前行走時,缺乏縱深感,為確定其縱深,它們需要停下來,把頭低下,這就是奶牛在陰影區域或不明物體前停下來低下頭的原因。
此外,奶牛是群居性動物,不愿單獨行動。如果一頭奶牛被從牛群中隔離后,想把它單獨趕進通道,那么處于應激狀態下的奶牛可能會傷害到趕牛人員。這時,要放出幾頭奶牛,讓它回到群體中,再進行驅趕。
文章來源:利拉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