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奶業形勢預測與展望
2016/02/04
2016年奶業形勢預測與展望
中國奶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有20多年,當前我國步入低谷,已完成第一個產業周期,正在向第二個周期邁進,也就是說,我國奶業進入全面轉型發展的特殊時期。中國奶業內外形勢都比較嚴峻,國際奶價低位運行、取消關稅等對我國奶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近兩年國內形勢也一直不容樂觀,消費端消費不暢、乳企庫存高企、養殖產能增大等,無不在本就不看好的基礎上加重了砝碼。
2015年奶業形勢回顧
金融危機余震未消,致2015年奶制品消費不暢
在過去的5~10年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興國家成為乳品市場的主要消費對象,包括中國、印度、東南亞、南非、俄羅斯等,2008年金融危機后,隨著美元的貶值,造成新興國家出現了通縮問題,隨后出現滯漲,這就造成了居民消費水平大幅下降,乳品消費水平也出現明顯降低,乳品進口出現明顯放緩,甚至下降,老牌的傳統乳品生產和消費的發達國家,美國、歐盟乳品消費量出現下降趨勢,歐洲和美國乳品消費主要表現為奶酪,年輕人酸奶的消費量快速下降,這就使得這些國家的乳品更多的是向外出口。
“2013奶荒”刺激了市場,為“2014奶剩”埋下陷阱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2014年世界生鮮乳供求出現過剩,新西蘭澳洲生產的快速增長又一次為過剩增加了砝碼,究其原因是,2013年中國出現較為嚴重的奶荒,刺激了這些國家的奶牛養殖的快速增長,這對于2014、2015年整個原奶的過剩無疑是雪上加霜。
另有資料顯示,2014年是全球奶產量增長創記錄的一年。由于產量增長迅猛,所有種群奶總產量超過8億噸。總體增長率超過3%,這在IDF對全球乳產量收集的數據歷史中非常罕見。2013年和2014年初期全球市場的利好形勢導致了高奶價,推動了奶產量的大幅增長。
2015年世界整個生鮮乳的產量大概是五億七千萬噸,比2014年增長大概2.5%,據統計局統計,鮮奶量同比增長3~5%,但奶粉的產量是下降的,大約下降60~70%。
另一方面,企業的庫存高企。2014年年底,專家推測國內乳品企業奶粉庫存大概40~50萬噸。經過2015年的消耗,到2016年初庫存約20~30萬噸。
相比2015年初庫存情況有所緩解,但是相較市場需求仍然偏大,另有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養殖企業快速發展,又一次原奶過剩,2016年1月份起乳品企業又有噴粉的動向。
但是整個市場需求卻出現明顯下降。從產品角度來看,這幾年中國乳品消費量的增長點主要來自于三四線城市。2014年以后,這些地區的消費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造成2015年整個乳品消費量表現疲軟。
2014的過剩+2015消費疲軟,會為2016定下如何基調?
2016年奶業形勢展望
國際奶價走勢如何?
奶業專家宋亮預測2016年,國際整個供求關系將在下半年出現一次調整,表現為產能調整。同時,2016年下半年預計國際生鮮乳價格將開始反彈。到2017年國際生鮮乳價格表現為上漲。目前我們看到歐洲從2015年七八月份就開始調整產能,預計新西蘭2015~2016年奶季整個產量會下降至少5%,美國也在快速調整。
從消費端來看,由于世界經濟整體提振不好,再加上美元升值等因素造成整個需求疲軟,因此專家預計國際生鮮乳價格呈現平穩上漲態勢,不會出現明顯的強勁的大幅上漲。
也有專家表示,2016年年初,全球供應冗余的形勢可能會在全球范圍內的奶價上全面體現出來,供應情況也將做出相應反應。2016年,歐盟配額自由化的影響將有所顯現,新西蘭供應季節困境結束,全球各地區實際利潤水平并不高。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很可能會形成“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到幾大主要出口地區的供應形勢,預計全球供應增長水平將超過2015年的2%。同2015年一季度的疲軟形勢相比,2016年一季度的增長率可能會比較好,但是另外三季度產量很難超過2015年的數量。
國內生鮮乳價格會和國際同漲同落嗎?
據知情人士透露,各乳企已通知2016年前期奶價會降,養殖集團產能有擴大的趨勢,又開始噴奶粉,春節可能出現收奶不旺的現象。
宋亮表示,對于中國的生鮮乳價格來看,盡管最近農業部的價格指數表現為反彈,中國的生鮮乳價格當前仍然是下降態勢,因為中國跟國際接軌了,所以會保持同步態勢。國內整體高于國際,國際價格下降的是最近十年的最低價格,所以反彈回歸屬正常現象(我們的價格本就高于國際價格),跟我們價格上漲是兩個概念,換句話說,我們的價格可能保持上漲態勢,也有可能不會上漲。
宋亮稱,我們認為中國的價格跟國際的差距會進一步縮小,未來國際價格大幅上漲,國內只會出現小幅上漲態勢,在2016年下半年國際價格上漲時,國內可能會同步上漲,但是上漲的量和幅度要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
“國內價格漲勢慢國際一步”的根源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目前我們國內的加工仍然使用奶粉作為原料進行加工酸奶品類”。宋亮一針見血地指出。
目前我們國內的加工仍然使用奶粉作為原料,這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我們的酸奶品類。我們一直在說白奶、UHT奶使用了復原乳的問題,實際上這不是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酸奶品類,酸奶使用奶粉作為原料對于整個市場影響是非常大的。
大型規模牧場將在2016年受到不同程度地影響
2011年后到今天,我們看到的養殖結構的調整,2011~2012年大量散戶退出市場,2012~2013年大量的小規模養殖戶(小區)退出,2014年一些比較重點的中小型規模養殖戶在退出,2015~2016大規模養殖戶將會受到影響,當然不一定退出,生鮮乳的收購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對于大型乳品企業來說,也考慮保護奶源,特別是保護規模化的優質奶源。因此高附加值的產品還是使用生鮮乳在做,但是這些產品的銷售情況在過去幾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因此保障了上游的供應和價格的平穩,但是2014~2015年后由于高附加值的產品受到消費不足的影響使得增長消費疲軟,而高附加值酸奶品類使用生鮮乳,低附加值使用奶粉,因此,規模化牧場的生鮮乳使用情況未來可能還是不夠樂觀。
我國應做出何種調整才能力挽狂瀾?
當下我國規模化牧場的養殖成本比較高,我們認為未來成本是可以降下來的,但是需要有時間來實現產業體系的發展,一體化的發展,從而降低綜合成本。
宋亮指出,要度過產業轉型發展的階段需要面臨和解決的幾個問題:一、配套的體系搭建,特別是如何改變農業種植結構,推動牧草種植的發展;二、實現土地流轉推動農民的積極性的提升和整個種植養殖成本的降低;三、大批管理型人才是整個系統化的發展能夠進一步成熟的要素,這些年已經培養了大批的牧場管理人才,這為牧場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中國的土地、水、空氣污染的問題,實際上這是中國工業化發展的必然代價,我們從歐美、日韓都能看到這樣的發展歷程,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發展必然伴隨著污染,隨著工業化的完成向更高階段發展的過程中,空氣、土地、水的污染是可以得到解決的,消費者的意識也是具有歷史階段性,也是隨著產業階段調整得到改變的。
對于解決奶的去處問題,宋亮一直在倡導做的三件事:第一,建議企業推動低溫產品的發展,以巴氏奶為代表的低溫奶,滿足消費者對于品質的追求,通過巴氏奶的發展產生差異化競爭,保護國內奶牛養殖;第二,修訂現行的產品標準,2013年奶荒2014年奶剩,根本是產品標準不夠嚴格,通過歐美國家的產品標準,我們看出只要改掉一個標準,就是修訂酸奶標準,生乳和乳粉來生產,如果去掉乳粉以生乳生產就對于國內養殖是一個利好;第三,對于當前國際國內的整個世界乳業低谷,政府應該拿出補貼,他認為隨后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關系,2013年底2014年初的時候就倡導我們建立奶粉的國家儲備來應對奶荒的問題,建立儲備起到蓄水池的作用。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王濤也曾表示解決我國奶業困境必須從三方面著手,一、加工企業發展方式嚴重不適應消費需求,企業產業是否適合大眾消費值得探討,大型乳品加工企業壟斷化,呼喚地方區域品牌發展。二、奶源生產的系統建設不完善,種養結合發展慢,沒有匹配的飼料基地,很多牧場沒有自己的青貯地,國內苜蓿從種植、收割、倉儲等存在很多問題,沒有形成完善的苜蓿產業體系建設。三、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需要提高飼養水平,提高規模化程度。
2016年已經在路上,不管他帶來的是寒冬還是朝陽,降低公斤奶成本、堅持下去、抱團取暖,都是奶農必然的選擇,也是讓我國奶業在這次調整中順利回歸正常軌道的必然途徑,時時注重提升抗擊嚴寒的能力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文章來源:奶牛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