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鮮奶 才能強壯一個民族” 鮮奶標識是中國
2016/02/25
中國乳業有一句宣傳語即“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但這句話放在中國,并不是很恰當,因為不少中國人喝的牛奶并不足夠鮮,比如進口常溫奶,保質期長達一年之久,營養嚴重流失,夸張一點說,還不如礦物質水呢?基于此,才有人呼吁,只有一杯鮮牛奶,才能強壯一個民族。
花高價錢喝高價奶,但卻帶不來等同的營養價值,我們又何必花這個冤枉錢呢,你要知道,三元、光明的特品鮮牛奶才2塊錢一袋,質量好、營養高、足夠鮮、價格低,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其中的門道兒。
但是,如果你看了王丁棉老師的一系列文章,你就會明白,你不用花高價錢,就可以喝到好牛奶,這并不是奇跡。
【原文】
中國奶業,最近幾年來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的發展時期,但在推進的過程中,一些原來較為隱性的矛盾與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
如行業市場規則不健全、標準與標識制定不完善、市場管理不規范、對奶源生產與乳品加工的資本投入及發展不均衡、奶產品魚龍混雜、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
頗受人們關注的牛奶標識問題,是中國奶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產物,它是相對于還原奶而提出來的。
“還原奶”它在中國奶業的發展史上曾經發揮過積極的作用,它是一個短缺的經濟產物,亦是中國奶業發展的一個階段性的產物。就中國目前的奶業市場而言,還原奶仍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以及一定的市場需求。
但就消費者而言,目前大部分的消費者對還原奶的認識尚處于半模糊狀態,由于他們所獲信息不完全,而導致他們在消費過程中,又處于“模糊消費”狀態,他們的權益,即選擇權和知情權實質上己經受到了侵害。
入世后,大批低價的洋奶粉涌入中國市場,這也是攪動中國市場秩序的一個誘因。
中國雖已加入WTO,且奶品關稅尚未達到下調最低點,但到岸價1.4萬~1.6萬元/噸的洋奶粉像洪水般地涌入并瓜分和占據著一定份額的中國市場。
入世后與入世前的洋奶粉進口比例有大幅的上升,洋奶粉已經不動聲色地在改變和影響著中國國內奶業的格局。
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的提高和消費的成熟與理性化,他們對產品的追求,已開始時尚回歸大自然的產品和趨向透明消費。
因此,他們對鮮奶的標識問題也越來越關注,鮮奶標識有市場的需求,已經成為消費者熱切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中國奶協能舉行規格和級別如此之高的鮮奶標識與奶業健康發展專題研討會,作為會員,我(王丁棉)對中國奶協能夠如此與時俱進而感到欣慰。
下面,本人就今天會議的主題,談談我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實施鮮奶標識的意義及其作用
中國奶品市場的發育,催發了鮮奶標識的產生。關于鮮奶標識,本人還是一個熱切的關注者和倡議者。
甚至在2003年的1月至4月,本人還積極配合廣州日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信息時報、粵港信息時報等多家媒體開展還原奶與鮮奶標識問題的專題討論,廣州日報還就此話題連續4個月進行了專題跟蹤報道。
此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連政協、人大代表也關注此事而形成了提案。鮮奶標識的提出,是中國奶業發展的一個進步。
我們提出鮮奶標識的理由主要有幾個:
(一)是對消費者負責任,還他們一個知情權和讓他們明明白白消費;
(二)是有市場的需求;
(三)它是整頓和規范中國奶業市場的一把利劍;
(四)它可以保護和促進中國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關于鮮奶標識制定與實施的意義與作用,概括起來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中國奶業市場的良性發育,需要鮮奶標識。鮮奶標識的出臺,是中國加入WTO后中國奶業抗衡洋奶粉瓜分中國市場和加強整頓、規范中國乳品市場的一把利劍。
入世后,為什么會有大批量的洋奶粉殺入中國市場?
一是中國有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存在;
二是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相對較低;
三是國內的乳品加工企業在利益驅動下,樂于使用還原奶。
據了解,幾乎有60%以上的中小乳品企業,甚至部分的大中型企業,多年來一直在大量使用還原奶,且在產品的標簽中不加標明。
廠家大量使用還原奶,這已是業內的一個不公開的秘密。廠家使用奶粉的比例不斷增大,那么,它就自然地減少對奶農鮮奶的收購,奶農有奶賣不出去,結果將會發生倒奶、賣牛、殺牛的現象,最終的惡果,還是使奶農的利益受到最大的打擊和侵害。
要遏制乳品廠家不那么放肆使用還原奶,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實施鮮奶和還原奶標識制。
隨之而來,對洋奶粉的消耗,也會間接地減少,讓洋奶粉通殺中國市場的局面才會有所改變或得到抑制。
我本人堅信,“還原奶”,在中國市場永遠也成不了乳品的主旋律。
另一方面,由于中國的市場經濟剛建立不久,且目前尚未達到一個成熟的階段。在市場經濟培育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市場秩序混亂的現象。
就中國奶品市場目前的狀況而言,其秩序是有一點混亂,這體現在對奶產品原真正的屬性及其品種的命名與標簽不準確、含糊不清,消費者讓上百多種的奶產品搞得眼花繚亂,難于準確辨析那些是真正的好牛奶;
一些廠家使用還原奶,而致使不使用還原奶的那些企業處于不利和不公平的競爭地位,這么一來就破壞了原有的市場規則,并擾亂了市場秩序,如此等等。
究其原因,主要是欠缺規范管理或管理不到位,而鮮奶標識的制定與實施,正好是一個彌補。
鮮奶的標識,本身就是一種行為規范,它的出臺,將是整頓和規范中國乳品市場的一把利劍。
創造一個公平的、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對消費者的積極消費和中國奶業的健康發展都有十分積極的偉大意義。
2. 引導消費,還消費者一個知情權,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地消費。中國有一句俗話,叫“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這是說,消費者對產品有他的自主選擇權。
但我認為,只有這種選擇權還是不夠的,消費者還有另外一種權利千萬不要放棄,這就是知情權。
目前市場上所銷售的液態奶奶品,有相當部分是未予標明是否含有“有抗”或“無抗”、是純鮮奶還是還原奶。
即使是使用奶粉還原的液態奶,它也不告訴你添加了多少奶粉。牛奶又香又濃,是牛奶原有的風味?還是人為添加香精調制出來的香味?
國際上目前亦有部分國家或地區在使用還原奶,但人家會從總量上加于控制,一般還原奶占總奶源量的20~30%不到,人家還會在奶品中加以注明添加了多少的奶粉,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消費者,讓你自由選擇消費,透明度相當大。
如果在中國市場也實施鮮奶、還原奶標識制,消費者的上述兩種消費權益就會受到尊重和保護。
3. 有利于建立一個誠信體糸。維持消費者與生產廠家的一種正常供需關系,是依靠誠信。
任何消費者,都想花同樣的錢,買到最好的東西(產品),如果乳品廠家把還原奶充作純鮮牛奶出售,而消費者原本想飲鮮奶,在模糊狀態下買到了你以劣充好的“假鮮奶”,他就會有一種感到上當受騙的感覺。
那么,將會導致今后他對你的產品、你的企業產生不信任,生產企業如果因誠信而得失了消費者,這個企業的產品又有什么出路?
4. 鮮奶標識的制定與實施,符合我國奶業發展規劃的要術,亦是當今世界奶業發達國的通用做法,同時它具有一種積極的導向消費的作用。
鮮奶標識制,奶業發達國歐盟、美國在施行,奶業小國日本也在做,中國的臺灣、香港兩地區也實施了多年,也許,今后會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5. 將會促進和保護中國奶牛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奶業發展最為根本的根基是什么?是奶源生產。
就中國目前的總奶產量1300萬噸/年,雖然排列全球第4位,但按人年均占奶量每人只有10公斤,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0,為發達國家的1/37,因此說,中國基本上還算是一個貧奶國。
想辦法增加中國奶源生產,是中國奶業發展的關鍵。那么,使中國的奶源生產增多的關鍵點又在什么地方?
依我個人看來,能使奶源生產增加的最好和最有效的辦法有兩個:
(一)設法擴大對奶源的需求量,既提高對新鮮牛奶的消費量。
(二)要有一些刺激奶源增長因素的存在。
制定和實施鮮奶標識,就是一個刺激奶源增長的活躍因素。
因為隨著人們生活在質量上的提高,他們就會逐步時尚消費屬于大自然的東西,越新鮮的東西就越能體現出大自然的氣色和風味。
大部分的消費者們對食物都是喜歡新鮮的,他們很講究新鮮度,如新鮮的水果、蔬菜、鮮魚、鮮肉、鮮牛奶等。
因此,在國外,人們都非常時尚追求消費新鮮牛奶。對中國的鮮奶市場需求,人們是看漲看好的。
鮮奶標識制,因為它可以刺激奶源的增長,可以調動人們對鮮奶的消費,從這個角度上講,它對中國奶牛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這也是市場需求促進生產發展的一種辨證關系。
從另一方面去看,如果生產廠家依然長期一直大量地堅持使用還原奶,鮮奶的市場需求就會受到影響和下降。
奶農生產出來的鮮奶乳品廠不收購或少收購,那么他們還會有養牛的積極性嗎?奶農生產的牛奶賣不出去,他們只好將牛賣掉、殺掉,或把牛奶倒掉。如果這種結局出現了、發生了。
6、有利于優勝劣汰、公平競爭和清理門戶
消費者由于對奶品所獲的有用信息不完全,他們很難判斷出那一個產品是真正的好牛奶。
市場上五花八門數百種的奶產品以及生產廠家的一些廣告,已讓消費者不識牛奶為何物了,他們已經被弄得糊里糊涂,他們有時只好盲目地選擇,模糊地消費。
當他在購買到偽劣、低質奶品時,他們就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有一種被“蒙”、被愚弄的感覺,碰到這種情況,他們只好自認為“倒霉”和感到無奈。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消費者的消費信心肯定受到打擊,繼而將會影響到今后的積極消費。
為什么偽劣產品能上市而導致消費者上當?
這主要是市場不規范,缺乏了一把利劍去將那些不法行為及偽劣產品清理出門戶。
7、鮮奶標色的制定,體現了中國奶業標準化趨向完善和細化
就中國奶業目前的有關標準,甚至是法規的制定與實施,基本上是粗放型的,甚至還存在許多的缺陷和漏洞,也很不細化。
例如,奶源收購質量標準的制定,在與國際接軌方面仍有許多缺陷,體細胞數、無抗生素殘留等,為什么人家就可以做得到,而我們就不愿意去做?
中國要規范市場,就很有必要規范和細化市場規則,有關市場規則及奶業法規越完善、越細化,對中國的奶業健康發展就越有利,越有促進和保護作用。
鮮奶標識的制定,本身就是市場規則的進一步完善和細化過程。
文章來源:財經嘯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