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奶業質量報告首次發布 乳制品抽檢合格率99.5%

    2016/08/19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國產奶業遭受沉重打擊,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的信心陷入低谷。8年時間過去了,痛定思痛、臥薪嘗膽的中國奶業是否已經“脫胎換骨”?國產乳制品質量能否經受考驗?
      《報告》顯示,2015年,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食品樣品,其中合格食品樣品合格率為96.8%,抽檢乳制品樣品,合格率為99.5%,乳制品抽檢合格率遠高于食品抽檢合格率。《報告》還顯示,在收購和運輸環節,已全面開展奶站清理整頓,嚴格準入管理,堅決取締不合格奶站,奶站數量從2008年的2萬多個減少到8500個。生鮮乳運輸車全部實現專車專用,持證運輸。在乳品加工環節,落實《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對乳制品及嬰幼兒奶粉企業生產許可進行重新審核,淘汰了一批奶源無保障、生產技術落后的企業。
      “2008年以后,我們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乳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農業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北京)中心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王加啟介紹,目前我國對奶制品的檢測共包括營養指標、衛生指標、健康指標、污染物殘留指標等四大指標,能夠及時準確掌握奶制品質量動態,有效預警防范質量安全問題的發生。
      
    連續7年三聚氰胺抽檢合格率100%
      根據這份質量報告,自2009年起,農業部開始實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重點監測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檢測指標包括乳蛋白、乳脂肪、菌落總數、黃曲霉素M1、體細胞數、鉛、鉻、汞、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10項指標,累計抽檢生鮮乳樣品15.1萬次。
      在這些指標中,乳蛋白、乳脂肪是衡量生鮮乳營養價值的主要指標,菌落總數、黃曲霉素M1、體細胞數是反映生鮮乳衛生狀況的主要指標,鉛、鉻、汞是判斷生鮮乳是否受到重金屬污染的主要指標,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是判斷生鮮乳中是否存在人為添加違禁物的指標。
      抽檢結果顯示,生鮮乳中乳蛋白、乳脂肪兩大營養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國家標準,也高于美國標準。菌落總數、黃曲霉素M1、體細胞數、鉛、鉻、汞等監測平均值遠低于我國限量標準,表明奶牛養殖環境和奶牛健康狀況顯著改善。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檢測合格率連續7年保持100%。
      “目前國內奶業生產和乳品質量安全正處于歷史最好時期。乳制品抽檢合格率遠高于我國其他食品抽檢合格率,可以說乳制品已經成為我國最安全的食品。2015年,我國奶類總產量已經達到3870萬噸,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印度和美國。
        
    嚴格控制抗生素使用
      針對公眾關心的生鮮乳抗生素殘留問題,王加啟表示,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都制定了嚴格的抗生素殘留標準,奶牛使用抗生素期間必須要有休藥期,期間生產的牛奶不能出售和使用。在世界范圍內,對奶牛使用藥物都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于規范和管理。當前,我國奶業抗生素使用已得到較好控制,2013年到2015年,我國生鮮乳中沒有出現違禁抗生素和抗生素超標的情況。
      根據報告,2015年,農業部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對我國23個大城市銷售的巴氏殺菌乳、超高溫滅菌乳和調制乳等液態奶產品進行監測。結果顯示,國產液態奶與進口液態奶相比,黃曲霉素M1、獸藥殘留和重金屬鉛等風險因子沒有顯著差異,均符合我國限量標準,而牛奶熱加工的副產物糠氨酸在進口滅菌乳樣品中的含量高于國產滅菌乳。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認為,我國主要乳品企業生產設備、加工技術大都源自國際知名廠商,管理運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些走向世界的乳制品,是對中國奶業的高度肯定。”現階段我國奶業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癥結和問題,與發達國家相比競爭力還不夠,但是我們有信心,通過八到十年的不懈努力,實現民族奶業的振興。“谷繼承表示。




    文章來演:中國食品科技網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