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農資十大關鍵詞
2017/01/11
2016年,農資行業也放下高增長的頭顱,加入全國各實業下滑的大隊伍,開始艱辛的步履蹣跚;在國家農藥化肥零增長的大政下,在國內農產品價格一片哀鴻遍野聲中,國外主要糧食價格依舊比國內便宜30%-50%的虎視眈眈中,農資行業可謂內外交困。但自古民以食為天,我們農資人在風雨中砥礪前行;2016年的關鍵詞搜索,就會讓我們撥開迷霧,望向遠方;
十大關鍵字第一:增值稅
自從2015年9月1日的化肥行業增值稅征收開始,各個環節上的庫存達到峰值,各廠家和渠道商在2015年的銷售峰值都達到歷史高點;2016年的渠道成員很多都在為該政策買單;2016年的年初或者說半年都在庫存消化,增值稅的后遺癥顯現出巨大的力量,企業原有的收獲,在2016年度的銷售業績中,費用和銷售額的不對稱比例,也付出慘痛的代價,甚至有企業以員工的費用作為彌補利潤下滑的手段,都是在為透支市場銷量后的買單;被增值稅推高的價格,也迅速進入下滑通道;
十大關鍵詞之二:合并
美國化工業巨頭杜邦公司和陶氏化學公司2016年度不斷傳出合并傳聞,并在2016年度年底合并成功;合并后的公司將被命名為陶氏杜邦公司,雙方各持50%的股份,總市值約1300億美元。杜邦公司當天發布公告稱,交易預計于2017年下半年完成,隨后公司將拆分為三個獨立的上市公司,分別專注于農業、材料科學和特色產品研究,拆分將于合并完成后的18到24個月之后開始。這是農資行業最大體量國外公司;歪果仁的六大巨頭極速合并,行業迅速走向壟斷,難道只是一個偶然現象么?
再看國內,中國化工集團2015年收入達到450億美元;控股8家A股上市公司,9家海外企業。中國中化集團集團控股中化國際、中化化肥、中國金茂等多家上市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知情人士稱,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一部分,中國計劃將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合并為一家集團。該項合并為中國中央政府提出,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一部分,旨在削減國有企業數量,創造更大、更具競爭力的全球行業競爭者。而根據兩家公司2015年的財報,其2015年的銷售額可與全球最大的工業化學品制造商巴斯夫集團輕松競爭。
上下一對照,我們是不是看出一些讓人會心一笑的東東;
十大關鍵詞之三:收購
美國種子公司巨頭孟山都(Monsanto)在2016年12月13日發布官網聲明,股東們已經批準德國拜耳(Bayer)公司并購孟山都。這次股東特別大會以99%的贊同票達成以每股128美元,共計660億美元的價格將孟山都并入拜耳的決議。交易的截止窗口是2017年年底。
中國化工(Chemchina)以430億美元收購了種子巨頭瑞士先正達(Syngenta)。 美媒稱,中國化工集團及瑞士農業化工和種子公司先正達22日宣布,美國外資監管機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已批準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掃清了這一交易的最大障礙。先正達股價在瑞士大漲約11%,在美股盤前也大漲超過10%。
美國之音電臺網站8月23日報道,美國方面的決定解除了這樁收購案的一大不確定性。這兩家公司在2月份達成交易。先正達是全球最大農藥制造商。
紅太陽 12月16日,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太陽”紅太陽)發布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 7280 萬元(稅前)收購山東科信生物化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科信”)70%股權。
山東科信是由“中國百草枯之父”李德軍主導創辦的一家集科研、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科技型企業,是山東省農藥科學研究院的重要科 研中試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依靠自主創新、院企合作,山東科信先后開發出一批綠色環保型、清潔化和連續化生產農藥產品國際新工藝,并承擔多項國家、省、地市級科技攻關項目。
十大關鍵詞之四:狂跌
全球六大巨頭在2015年接受一位數的銷售額下滑和二位小一點數值的利潤下滑之后,在2016年的上半年,兩位數的下滑和近半數的利潤下滑成為新常態;用跌跌不休形容行業的銷量和上交上市公司的利潤來講,形象而且生動;
自2016年3月處開始,尿素和二胺的價格一直跌跌不休,行業在虧損,前期是跌銷量,到中期是跌利潤,到后期利潤和銷量一起往下跌,虧損的少不是英雄,虧損的體量越大越是英雄;
而以上所有產品的反應來源于,國際糧價的萎靡不振和國內糧價的一直下行,且2016年國家放開玉米保護價,按照市場價為自行調節價格,導致全國玉米的減種面積12%以上。
銷售額,利潤,農作物價格,種植面積都在這一不正常的現象中,一路向下;
十大關鍵詞之五:開機率
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尿素理論年總產能約8900萬噸,2015年實際產量也達約7427.8萬噸,出口總量1374.8萬噸,國內工農業需求僅約5000萬噸,粗略來看尿素過剩數量約1000萬噸。實際運行情況來看,2016年全年富裕產能達到1300萬噸;特別是部分企業達到全年未開機。復合肥行業更是如此,國內復肥企業的開機率只有45%,相當于一半以上的工人在失業狀態。
十大關鍵詞之六:創新
字2016年年初開始,世界六大農化巨頭都在發布新產品的上市計劃和目標,在生物技術,除草劑,殺蟲劑和除菌劑的各主要方向都發布了不少新品,各大企業的預測這些新品帶給企業都是在14億美元-37億美元的營收增加中,農藥的新產品被視為企業主要的增長點;
各大肥料企業都在創新上下足了功夫,金正大的農化中心建設,不止為了更貼近消費者;同時將企業的主要推廣方向自行運作到田間地頭,以避免渠道為了利潤,而將更優質的產品放棄;史丹利的全農業模式,也是為了將優質的種子,肥料和農藥一起給全國各大合作社和農業公司做個榜樣,帶動行業的模仿性;從而提高服務在企業的利潤占比,改變行業;
十大關鍵詞之七:降溫
都說2015年是農資電商元年,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田田圈,農一網,云農場,農商一號和哈哈農莊等,還有各個省級農資大佬的內部電商平臺,行業都希望在“互聯網+”的東風下,促成企業更快發展或者彎道超車;更為農資行業提氣的是-----全國首富馬云先生也將,農村淘寶作為電商的最后一塊超級金礦;蘇寧和京東都把農資下行和農產品上行,作為成就王者的戰略來打造;可謂萬舸爭流,蔚為壯觀;
但在2016年年度,泡沫迅速落下,裸泳的迅速顯現出來;田田圈由黃埔軍校的優等生,爆出巨虧3億的消息,這只是行業的一角,所有的電商盈利預期遙遙無期,而諾普信下的農發貸,卻是發展迅猛,市場估值一高再高。就如國內的經濟形勢一樣,實體萎靡,虛擬迅猛。實體舉步維艱,金融成長迅速;不知道,這種自取消亡之道的形勢還可以延續多久?
十大關鍵詞之八:環保
在2015年的環保中,特別是下半年的霧霾嚴重時,不達環保要求的復肥企業停工停產;但在2016年12月的月初開始,受今年第二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全面啟動影響,湖北、山東、河南等地化肥企業的開工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個別企業裝置甚至全面停車!湖北的磷肥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停工率達到90%;
按照這樣的環保態勢,2017年的環保壓力將會更大;
特別是2016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出席審議《環境保護稅法(草案)》,草案擬將現行的“排污費”改為“環保稅”, 環境保護稅將成為化肥生產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短期來看,環境保護稅的征收將使化肥企業增加一定的稅負負擔,但長遠來看,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目前化肥行業市場混亂,價格大戰頻現,惡性競爭激烈,假冒偽劣產品擾亂市場,如果加大環保方面的治理力度的話,對于化肥行業來說,有利于加速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節能減排,促進行業技術更新,
十大關鍵詞之九:轉型
今年是各企業喊“轉型”這個詞最多的一年。
筆者原以為“轉型”更多的是大企業和老板們的事,轉做電商,做飛防,做特種肥,做種植大戶,做解決方案,做技術營銷......層出不從,大家都在尋找新的出路,新業務和新模式,新的增長點和利潤來源。
實際上,最近一段時間,筆者也發現很多中小企業、老板和員工、經銷商也都在談轉型,原因很簡單:經營碰到困境了,銷量下滑,利潤下滑,不轉型不行,不轉型就只能等死!
銷量增長的時候,一切都好。
銷量下滑的時候,問題便都暴露出來了。
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是誰在裸泳。
實際上,暫時的困境也未必是壞事,陷入困境,可能是企業和老板們轉型最好的時機。
但企業和渠道的轉型畢竟不同,如何配合農資行業的消費者------土地進行提高和收益增加,才是所有渠道和企業的轉型方向;
十大關鍵詞之十:解決方案
農資行業年年都把“解決方案”作為企業提供服務的方向,但都是雷聲大,雨點小;2016年的行業寒冬來臨的時刻,作物解決方案作為最不被關注的詞匯變成了最有效的詞匯了,無論農產品的價格下行到什么節點,豐產都是農戶和商家的最愛;而行業內部的外腦也把作物解決方案作為現有行業走出低谷的主要行動;那么解決方案將在2017年大放光彩;
文章來源:每天農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