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正在逐步躋身世界乳業中心行列
2017/01/20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牧場,設備先進、生產工藝先進、規模龐大的乳制品加工企業,智慧乳業大數據生態平臺……短短數年,中國乳業核心——乳都呼和浩特經過高速發展,正在逐步躋身世界乳業中心的行列。
據了解,為夯實乳業發展根基,近年來,我市更加重視優質奶源生產體系的建設,并從大力推進牧草規模化種植抓起,按照為“養”而“種”的思路,把種植優質苜蓿草作為重點項目去推進,按照每畝補貼500元的標準,鼓勵企業和農民擴大優質苜蓿的種植面積。截至2016年,全市在水肥條件較好的旗縣,集中連片種植苜蓿草面積達到30萬畝,種植企業近90家,年產草量達到18萬噸;青貯玉米播種面積達到60萬畝,飼用玉米播種面積達到250萬畝;在抓好牧草規模化種植的同時,將奶牛規模化養殖作為促進現代高效農牧業發展、提升乳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抓手,通過加大對新購奶牛和新建規模化牧場的補貼力度,鼓勵乳品加工企業、專業養殖公司和大型家庭牧場整合小散養殖戶,實施規模化養殖。截至2016年,全市奶牛存欄56萬頭,奶牛牧場(小區)302個,規模化程度達到97%。在規模化養殖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標準化管理,目前全市奶牛養殖場中,70%以上配有臥床,75%以上飼喂青貯飼料,60%以上配有專職獸醫,30%以上配備電子管理系統,68家大型專業養殖公司全部配備專業管理及飼養技術人員,65家長期進行生產性能測定,70家建設了糞污處理設施。通過實施科學的標準化管理,奶牛單產從3.8噸提高到7.5噸,牛奶的乳脂率達到4.6,乳蛋白達到3.6,養殖效益顯著提高。
為加強乳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推動乳業發展上水平、上臺階,我市不斷強化政策保障體系建設,按照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先后制定出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管理辦法》《肉類蔬菜追溯管理辦法(試行)》《關于食品藥品安全實施網格化管理的通知》;制定出臺了《呼和浩特市食品生產企業食品質量安全受權人管理辦法》,在食品生產企業強力推行“質量受權人制度”;與企業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并進行公示,提高企業自覺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意識。
對“種、養、產、銷”全產業鏈條的精心打造,讓我市乳產業發展有了質的提升。目前,全市奶牛存欄、鮮奶產量和人均鮮奶占有量、乳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四項指標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均位居第一。乳業已成為繁榮首府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調整產業結構的主導產業。在2016年全球乳業20強名單中,伊利憑借著2015年93億美元的營收,連升兩級,從上一年的十強,挺進全球乳業八強。蒙牛位列2016年全球乳業第十一,這個名次與2015年排行榜一致,當年蒙牛曾連升三級闖進前十一強。
內蒙古奶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巴特表示,在呼包鄂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今呼包鄂已形成以伊利、蒙牛兩大乳企為主,以騎士等中小企業為補充、以呼和浩特市為中心乳品生產加工區域、以包頭市和鄂爾多斯市為支撐的乳業集群化發展的格局。作為這一格局的發展核心,呼和浩特乳產業每一個環節的發展是否科學合理,都會對其他兩地乳業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文章來源:呼和浩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