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業全產業鏈模式反思
2017/11/27
很多人都在提全產業鏈模式,輝山乳業的虧損應該說是一個教訓。其實,更應該說,在中國,現有的全產業鏈模式本身就是一種待商榷的模式。很多這個模式里的企業,幾乎沒有盈利的。
企業需支付買奶牛供給飼料等一切高成本費用,而牛奶價格幾年來持續走低,企業除了不虧損這一個境遇外,幾乎沒有其他可選擇余地。
通過牛奶乳企們的全產業鏈模式的教訓,或許羊奶企業們的全產業鏈能走出一條不虧損,適合中國特色的全產業鏈模式。以定邊乳業為例。
給國有乳企“動手術”
首先談下宏觀環境,最近兩年,我們從企業層面感覺到市場在復蘇,因為我們的增長幅度很大,部分產品超過50%。
在市場運行中,我們明確感覺到,中國人更適合于中國制造的產品。中國人需要多加碘,而其他國家的產品碘含量很低,包括一些其他微量元素也不適合中國人體質。隨國人的消費正在變得理性。很多中國乳企業都能感覺到機會快來了。
有了市場才會有一切。比如,羊奶粉企業的全產業鏈模式。
在陜北,有大量國家扶持的肉羊養殖基地,現在因為效益不好,開始限制養殖規模。定邊乳業想利用養殖基地的設施養殖奶山羊。今年國家精準扶貧把養殖奶山羊設定為定邊縣其中一個扶貧項目,這就是中國羊乳企業全產業鏈模式的一個契機,或者說可進入的縫隙。
我覺得,中國的乳業全產業鏈模式如果想要活下去,必須是特色的。所以一切從頭說起。
我于1991年加盟乳品行業,以前是定邊縣工業局干部。自從進入乳品行業就開始學習,到今年26年還沒畢業,還得繼續不斷學習。
今年考了六個證、IS(質量管理體系)、HACCP、GMP、有機產品認證、生產許可證,最后還有一個配方注冊證。注冊證是國家藥監總局頒發,企業進入得門檻不斷很高,全國103家羊奶粉企業,都要過這個門檻。
現階段來看,全產業鏈模式確實有很多好的方面,比如奶源穩定,奶源的質量、安全得到控制,價格相對穩定。如果不走全產業鏈模式,企業的發展速度會大幅降低,機會會被別人搶走。
事實上,對于定邊乳業來說,我一直在動大手術。1998年,國營企業開始改制,如果不改制就沒法養活大部分職工。改成民營企業后還需要動大手術,借錢買新設備、上生產線等等。當時很多人威脅我們領導層,怕砸了現有的飯碗,到今天看這些改變是對的。
產品不斷更新、貼近市場,我們也開始自己研發新產品。而我們重大發展機遇幾乎是由三聚氰氨、大頭娃娃事件拉開的,用句老話形容:用良心做事的人總會迎來機遇。三鹿出了三聚氰胺問題。市場變成空白,我們便迅速占領,但是我們沒有占到高端市場,我們占到了低端市場。到現在我們產品覆蓋到了保定、承德,張家口等周邊城市,已經把黨中央包圍,就差攻打主城。
目前,定邊縣擁有180萬頭肉羊,而奶山羊的養殖則剛剛起步,未來一年奶山羊規模將達1萬只,目前一期已經有3000只奶山羊。
從定邊乳業的發展背景來看,企業的根基和資金實力是比較弱的。唯一可以站直腰桿喊的是,產品質量很好。事實上,這和輝山乳業以及其他很多中型乳品企業的時代背景、發展歷程都相近。唯一的不同,我想要穩健,保護好職工們的飯碗,沒有大跨步、依靠資本的推動跳躍式發展。
但發展,是每個企業都想要的,所以我們選擇了更為穩健的方式,和政府“綁在一起”發展。因為扶貧資金,會充實我買羊、養羊的資金,不用舉債。這樣企業的風險會降到非常低,企業在何時都會是安全的。
通俗來講,這個模式就是,政府給政策,企業一起干,用項目帶動企業經濟方面的支撐。因為一個企業在現實面前無法支撐理想,所以合作對于國家項目政策和企業來說,是雙贏。
全產業鏈的虧損
到現在來看,我們走的這個路子是對的,用項目來支撐,用項目來帶動。如果一個企業想要自己發展全產業鏈模式,那企業你得自己建好幾個奶站,還得把羊的飼料種上,再把加工廠運營著,這個企業能活下去嗎?根本不能。
所以政府的幾個億扶貧款項非常重要,農民養羊可以致富。對于定邊乳業來說,借助國家精準扶貧實現了羊奶全產業鏈模式,應該說這也是互惠互利,企業需要,農民需要,政府需要的一種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模式。
全產業鏈模式也是一種規模化生產模式。最終體現的還是生產效率的問題。
首先為什么要規模生產?規模生產就是為了標準化,為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但很多企業卻是虧損的。
如以現代牧業和輝山乳業為代表的萬頭牧場,我認為是一種不經濟的規模。從全世界整個產業格局、形態看,都是以中小牧場為主。
前一個階段,中國紛紛實行現代牧場、萬頭養殖,那是政府驅動和資本驅動下的產物。政府和資本驅動就容易變成非市場化手段。雖然這兩個企業做得非常好,品質在我們國家奶源發展過程中做了歷史性的貢獻,但是他們的成本非常高。從一個企業來說,你做的品質好沒有問題,引領也沒有問題,示范也沒有問題,但是活不下去就是你的問題。
關于活不下去的幾個重要問題中,第一,過高的成本投入,成本高一個是大量的基礎建設投入,標準非常高,這投入大。如一個奶站大概是三千多萬,不到四千萬。如果算上牛,一千多頭牛,大概就要兩千多萬。第二,飼草料的資源,因為萬頭牲畜,中國還沒有那么多土地支撐,飼草料資源匱乏,用料成本高。而外國地廣人稀,很大一片草地,只有幾只牛,飼草料十分充足。第三,是環保治理投入大,這三個因素決定了我們國內企業全產業鏈的最終結局。
所以,我認為,企業不敢也不應該盲目的自己做全產業鏈。我的一個做液態奶的朋友,企業資產大約五千萬,他聽人家說自建奶源,他從銀行貸了500萬也自建奶源。500萬不夠,還和人借了高利貸,結果銀行斷錢,企業沒辦法周轉,于是他在樹林上吊,選擇結束人生。
現在,我們的全產業模式,都有各種項目支撐,我們就靠這個項目進行打包、運作。但項目的支持資金是必須要還的,這個沒有問題,至少企業沒有了舉債壓力,沒有了資本逼迫的壓力,政府還可以政策和流程的支持,發展會順暢很多。
2017年,定邊縣關于養殖羊方面的精準扶貧,全年資金會達5億元左右。對我們來說,未來一年奶山羊規模將達1萬只,未來兩年會持續增加。羊奶粉市場空間大約在500億左右,可供一百多家企業分食。
就我們的模式和發展心態來說,就是穩重一點,慢一點,不盲目擴張。在現有模式下,相信會從69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長出一個強健、不斷壯大的適合中國特色的全產業鏈模式的乳企。
來源:經濟觀察報 馬世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