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全球契約給潘剛寫了一封信,內容是....
2017/12/05
一個優秀的企業除了創造商業價值,還應該為社會帶來什么?伊利董事長潘剛曾表示,只有實現企業與自然、與社會各相關群體的良性互動,才能達到短期利益和長期發展的統一,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就在互聯網大會召開之際,伊利董事長兼總裁潘剛收到了來自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的一封信,聯合國全球契約(UNGC)總干事Lise Kingo在信中表示:歡迎伊利成為聯合國全球契約成員,并希望伊利能夠分享實踐和經驗。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最具影響力的,旨在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的聯合國機構,是連接聯合國與企業界、非政府組織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橋梁,旨在呼吁聯合國以及各國政府攜手企業,共同致力于應對全球化進程中的各種挑戰,參與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一些世界性重大問題。
1999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提出了“全球契約”計劃,號召各公司遵守在環境等方面的十項基本原則。讓企業以一個“公民”的意識來思考自己社會責任和行為準則,幫助各成員制定新的發展戰略及實施措施,通過企業的發展帶動整個社會的良性可持續發展,解決全世界都在面臨的社會、經濟、環境方面的困境。

聯合國全球契約官網伊利信息顯示
目前,“全球契約”組織已經有來自162個國家的9727家企業加入,在中國的成員包括中國石化、華為、伊利、聯想、國家電網、海爾等。同時,伊利是中國食品行業中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成員企業。
在國際上,對于“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也就是說,企業自身要發展,但這個發展是以推動社會進步、帶動產業鏈相關企業共同發展、不能影響環境為前提的。而伊利作為乳企,其上中下游產業鏈非常長,涉及的相關企業很多,所以,伊利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所做的貢獻,就更加重要和意義深遠。
伊利堅持“健康中國”計劃,圍繞“社區、青少年、環境”三大核心目標的健康發展,形成并且踐行第一個完整的健康中國社會責任體系。伊利的社會責任工作穩健發展,伊利方舟、伊利營養2020、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項目逐漸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風向標。為了進一步推動企業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伊利升級了面向未來的“共享健康可持續發展體系”,從產業鏈共贏、質量與創新、社會公益、營養與健康四個方面發力,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此次伊利成功入選,是伊利對標國際標準來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是伊利對于可持續發展的莊重承諾。未來,伊利將與聯合國全球契約加深合作,引領中國乳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伊利“共享健康可持續發展體系”
伊利將自己的“共享健康可持續發展體系”概況為4個方面:產業鏈共贏、質量與創新、社會公益、營養與健康。
在產業鏈共贏領域,截至2017年9月底,伊利已經為2600余戶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了金融扶持,累計融資金額近118億元,帶動更多伙伴致富。
在質量與創新方面,伊利提出了“伊利即品質”的企業信條,保證每一份產品都是100%用心,100%安全,100%健康。
在社會公益方面,無論是精準扶貧、青少年安全,還是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伊利都不遺余力,已經為社會公益事業累計投入資金8億元。“伊利方舟”兒童安全公益項目,5年來累計跨越全國25省區,讓20多萬名兒童從中受益。2017年,“伊利營養2020”項目惠及超6萬貧困地區的學生。
在營養與健康方面,除了不斷推出貢獻消費者健康的產品,更值得一提的是,伊利提供了“舒化奶”,成功解決了乳糖不耐受人群無法享受牛奶營養健康的問題,讓不能喝奶的人喝上牛奶,讓能喝牛奶的人獲得更好的營養吸收;歷時15年的母乳研究,為嬰幼兒提供了“更接近中國母乳成分”的嬰幼兒奶粉,保護了母嬰健康。
企業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我們評價一個企業的時候,他的產品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全部。留在大眾內心更有力量的部分,一定是這個企業為我們的社會貢獻了什么。就像伊利董事長兼總裁潘剛曾說過的一句話:“厚度優于速度、行業繁榮勝于個體輝煌、社會價值大于商業財富
這一次,伊利作為中國食品行業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成為聯合國全球契約的企業,既是對伊利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所做貢獻的一種有力的肯定,也是伊利做出的,將為推動全球人類的福祉奮斗的一個諾言。
來源: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