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牛乳市場中擠出的羊奶,會是顛覆乳業格局的
2018/10/09羊奶市場年均復合增速達到20%—30%、羊乳清粉賣出了5倍于牛乳清粉的高價、大包粉加工廠到了第二年年中,還趕不完上年訂單……今年突然席卷的羊奶風暴,讓國產乳業從牛乳的“良夜”驚醒。一場自下而上的羊奶浪潮,正悄然涌動。
然而,在這場浪潮中的主角——幻想逆天改命的“地方游擊隊”、伺機而動的二三線乳企、舉棋不定的傳統巨頭,三者之中,究竟誰又能成為這場浪潮中的存活下來的“羊”?
狂熱的羊奶產業鏈
“2008年我國羊奶粉整體銷售只有3億元,但到2016年,僅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市場規模就超過了50億,預計2020年嬰配羊奶粉市場將達100億。”9月下旬,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的一份《中國羊奶粉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將國內羊奶市場的一觸即發的“暗戰”搬上臺面。
按照該報告估算,2020年嬰配粉市場容量在1000億元左右,羊奶粉將占據至少十分之一的體量。由此可見,相較傳統嬰配粉市場已邁入成熟期,常年維持個位數增長,且進口品牌強勢的局面,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羊奶粉,正伴隨著終端認知的調整出現轉機。
“從需求端來說,一方面,更多消費者認可羊奶更接近母乳,過敏率低,易于嬰兒吸收。另一方面,全球羊奶供需增速差距已達到6%—8%的地步。”有業內人士說道,從原奶的供給狀況看,奶源生產永遠趕不上需求是現階段的常態。
這一說法也在官方層面得到了證實。據媒體公開報道,“在奶山羊存欄、良種基地、羊奶加工基地、羊奶產品供應、產業優勢產區等方面都是全國第一”的陜西,光是奶山羊存欄上一項就需要增加三倍以上,才能勉強支撐省內的大中型羊奶加工廠。
正是這樣的情況,讓羊奶整個產業鏈變得更為狂熱——隨著上游無法在短期內滿足下游高漲的熱情,失控飆升的原奶價格,和議價權、定價權的爭奪,則成為羊奶熱的另一面。今年上半年,曾長期徘徊在5-6元/公斤的羊奶收購價,飛速躥升直逼10元大關。
為了抑制這匹已經脫韁的“羊”,陜西乳協在今年4月3日發文,要求鮮羊奶收購指導價應保持在每公斤7元,且上下浮動不超過10%的范圍內。雖然價格短時間得以控制,但羊奶供應與需求之間的矛盾卻成為了整個產業鏈最需解決的問題。
“的確,羊奶供給的失衡,依靠短期的行政調節難以撫平。提高存欄量、對養殖模式進行適度規模化運營,甚至是開展良種繁育技術,提升單只奶羊的產奶量,都能成為羊奶企業利潤驅動下的自我改造。”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躁動不安的入局者
對于整條羊奶產業來說,需要改造的不僅是供應端的基礎設施,更是傳統乳業從業者的偏見。畢竟,就在不久之前,羊奶還是牛乳巨頭眼中無關痛癢的小打小鬧。
但正如同所有產業的競爭規律一般,完成自我洗禮的公司,自然會給整個行業帶來沖擊。
自1998年就開始生產羊乳制品的紅星美羚,直到2015年才登陸新三板,成為中國首家羊奶上市企業。但這種發展速度,相對于眾多早早奔赴A股、港股、美股的牛乳公司,實在有些遲滯。
時來運轉,依托羊奶走上了“快車道”的紅星美羚,在新三板待了不到2年,就有了轉板的心思。給予它信心的,自然是快速增長的業績。根據披露,2017年上半年,其凈利大漲9成越過3千萬大關,營收也連續保持著兩位數的增幅。
不光是地方在羊奶掀起的浪潮下,變得“躁動不已”。在目前羊奶粉市場年均復合增速在20%—30%的背景下,一些率先搶跑的羊奶品牌,也上演著“馬太效應”。其中,澳優乳業旗下的佳貝艾特,作為中國進口嬰幼兒配方羊奶粉的頭號種子選手,其2017年全年銷售12.8億元,較上年大漲6成。而該企業今年的半年報則顯示,其羊奶品牌全球營收已過9億,不僅比去年3個季度賣出9.1億的速度再上一個臺階,也讓羊奶在集團內部的份額提升到45%。
當然,從今年上半年年報披露的營收數據看,澳優25.8億的規模還不到蒙牛344.7億的十分之一,二三線乳企和第一梯隊的鴻溝暫時難以逾越。但把羊奶作為賭注奮力一搏的動向,也讓巨頭開始關注羊奶這一市場。
畢竟,羊奶的魅力,對有決心的企業無論大小,一視同仁。小眾入局者如陜西金牛,其推出的智冠純羊乳系列,上市不到10個月銷售額過億元關口。
老牌巨頭蒙牛,也選擇讓雅士利“再出發”。先是聯手陜西當地的羊村集團,給雅士利旗下的多美滋開發“初穎”“鉑優加”兩款國產羊奶粉系列,同期還推出進口品牌朵拉小羊,后者也不負眾望,上市不到半年,就已完成全年銷售目標。而在多款明星產品的帶動之下,雅士利在今年上半年,成功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
然而,羊奶所帶來的不僅令人心潮澎湃的龐大價值。更有乳業發展過程不得不面對的安全隱患。一方面,作為生產羊奶粉必不可少的羊乳清粉,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受制于進口。即使已有不少企業選擇開拓海外奶源地,增強供應能力。但投產速度能否跟的上純羊概念下再度推高的需求,是一個僅靠個別企業發力也不能解決的行業劣勢。
另一方面,羊奶粉的質量丑聞層出不窮。紅星美羚在新三板上市不到百天,就兩度登上國家食藥監總局的“黑榜”。同在陜西的關山乳業,也因羊奶粉不合格讓當時的大股東飛鶴顏面盡失。
嬰幼兒羊奶粉如何避免走牛奶粉的“老路”,是一個直接關乎行業生死存亡的問題,也是商家在急于開拓羊酸奶等品類之外,從同質化中突圍的關鍵。
對此,雅士利乳業公關負責人就對財經網方面表示:“質量永遠是乳品企業發展中最關注的一環。雖然現階段,雅士利沒有橫向擴張羊乳制品的計劃。但作為乳企,嚴把質量關是我們最顯著的優勢,企業也希望跟隨消費場景的變化來指定策略,在線下會更注重消費者體驗,讓產品體現更大的附加值。”
筆記:自下而上的風口遷移
如果說,2010年是移動互聯網元年,在這一年開始孵化的各路草莽,經過數年積淀成為新貴,與騰訊、阿里等傳統巨頭,共同造就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那2017年開始萌動的羊奶制品,在小企業于牛乳夾縫中突圍開場后,同樣迎來了老牌乳業霸主的登臺。
紅星美羚、金牛乳業這些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羊乳企業,因為坐擁國內最大羊奶奶源——陜西的“地利”,正在向靠騎在牛背上崛起的牛乳霸主發起挑戰。第二、第三梯隊的澳優、圣元、飛鶴也將羊奶粉作為實現“階層跨越”的長矛。連曾受雅士利拖累的蒙牛,也力圖將朵拉小羊等羊奶新品,打造成一支重振士氣的奇兵。
爭相用新零售、賦能等時髦詞匯包裝自己,生怕被時代所拋下的乳業“前輩”們,正在“羊乳究竟是不是乳業下一個十年最重要的主題”上猶疑。反映到行為上,就是大半個身子牽掛在牛乳,一只腳卻已經伸出去試探。
以勤奮著稱卻曾有些“不得志”的雷軍,在選擇小米作為移動互聯時代的創業出口時,曾喊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的名言。但不是每個人,每個企業都能放棄光環,遠離“路徑依賴”——曾把移動互聯比作醉駕跑車的李彥宏,就最終讓百度掉隊。
風口判斷的問題,在如今,輪到了乳業。以牛奶起家的巨人,和實力懸殊的羊奶專業戶,究竟誰更掌握“先發優勢”,在當下,已經開始了較量。
看起來“一無所有”的地方游擊隊,在地理、政策優勢的加持下,野心勃勃地規劃著自己的羊奶夢。二三線的乳企,也想利用巨頭舉棋不定時的時間差,來一次彎道超車。至于第一梯隊的巨頭,則分割在兩端,只是彼時尚且是近在咫尺的YES OR NO,但到未來,則可能是遙不可及的IN OR OUT結局。
這不免讓人想起去年年底,滴滴程維在接受《財經》采訪時,曾這樣說到“多數人會習慣勻速直線,因為勻速直線是舒服的。但哪里有勻速直線的商業,你要習慣起飛時加速度的痛苦。當然比起飛更痛的是失重,如果體驗到,你會更痛苦。”
對于數年來一直在休養生息、恢復元氣的國產乳業來說,羊奶粉帶來的高速增長,實在是一項讓人心動的刺激冒險。
借助風口于青云間翱翔的成功,足以令沒有包袱的人心馳神往。但也正是曾經的“過來人” ,會在別人擔憂如何抓住風口時,冷眼旁觀——這究竟是不是風口。失之交臂與急躁冒進,哪種選擇的代價更大,現在的我們,都無法回答。
來源: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