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0i6kk"></table>
  • <td id="0i6kk"><rt id="0i6kk"></rt></td><li id="0i6kk"><option id="0i6kk"></option></li>
  • 距離開展還有:

    行業新聞

    人民日報:一帶一路中外媒體盛贊中國奶業

    2018/10/29

      10月25日,“一帶一路”跨境采訪團來到廣東惠州。在伊利廣東惠州生產基地,記者們目睹了現代化包裝和轉運車間的標準化作業,品嘗了不同口味的奶制品。外國記者紛紛贊嘆,“中國乳制品,美味又安全。”
     

      “今天我才知道中國的酸奶有這么高的品質!”盧旺達《新時代報》記者庫迪薩一邊給手里的酸奶拍照,一邊對記者說:“這款酸奶太好喝了,我們國家還沒有加堅果的酸奶。如果它在盧旺達銷售,一定很受歡迎!”庫迪薩說,盧旺達與中國的關系正變得更緊密,經貿合作日漸加深,兩國人民也希望更了解對方。“我會通過我的報道讓盧旺達民眾了解中國乳制品,我也希望中國企業了解咖啡等盧旺達特色產業。”
     

      贊比亞《新時代周報》記者希爾維茲亞對伊利出品的冰淇淋很感興趣。她說:“冰淇淋很能反映出一個乳制品企業的實力。伊利工廠對乳制品質量的嚴格監管讓我印象深刻。中國的乳制品稱得上是世界級的。”
     

      來自南非《星報》的記者姆琪在同廠方交流時還積極出謀劃策,認為伊利冰淇淋產品在廣告宣傳上應該和世界知名品牌合作,打造全球化品牌形象。納米比亞國家電視臺記者滕佳在交流中強調,中國乳制品的全球化千萬別忘了非洲,至少應該在品牌宣傳的廣告中體現非洲元素,“事實證明,我們來的每一位非洲記者都愛喝中國奶,非洲人需要了解高品質的中國乳制品。”
     

      生產車間寬闊明亮,肯尼亞電視網記者盧溫迪對著其中的包裝流水線拍個不停,中國乳制品企業的現代化程度之深、生產規模之大讓她感慨不已:“每1秒就有6個盒裝奶包裝完畢,封閉式車間內溫度、濕度以及細菌數量等都有專門控制,這樣生產出來的乳制品是完全令人放心的。”
     

      埃及《共和國報》記者阿哈姆德也認為,中國乳制品生產符合國際標準,同時在口味選擇上又有創新,獲得更大的國際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參觀采訪期間,來自加納《商務金融時報》的阿福爾對一只黑白花的小牛犢模型倍感親切。他說這讓他想起了家鄉的牧場,“工作人員在向我們介紹伊利乳制品奶源時,我就一直在展板上找是否有家鄉的奶牛品種圖片。我相信中國和非洲在奶牛良種培育方面會有更多合作,中國在乳制品行業自主發展之路上的許多經驗同樣值得非洲國家學習”。

    來源:《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7日 11 版

    版權所有: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會展有限責任公司 蒙ICP備18004729號-3 技術支持: 會天下

    在線咨詢

    網站已關閉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

    www.22zy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