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全球資源 擦亮乳業品牌
2018/11/19
“這款進口奶的營養價值有哪些優勢?”“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怎么適合中國寶寶?”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伊利旗下大洋洲乳業有限公司展區內擺設的金典新西蘭進口純牛奶、柏菲蘭新西蘭進口牛奶、金領冠睿護嬰幼兒配方奶粉等5款產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目光。
近年來,伊利集團堅持國際化和創新的雙輪驅動,以高品質、多元化的乳制品贏得市場。
國際合作打造高品質乳業
位于新西蘭南島懷馬特市的伊利大洋洲乳業地處全球黃金奶源帶,環境優美,水草純凈。生產基地的73家簽約牛奶供應地均位于基地半徑50公里以內,確保奶源的高品質和新鮮度。2014年11月,伊利大洋洲乳業基地4.7萬噸產能的產品線正式投入生產。作為中新兩國乳制品行業合作升級的標志性項目,伊利大洋洲乳業基地總投資額達30億元,規模涵蓋科研、生產、深加工、包裝等多個領域。
“借助新西蘭的加工處理設備基地,大洋洲乳業將新西蘭的優質奶源和中國食品安全措施和生產技術相結合,保證我們的每一款產品契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大洋洲乳業負責人表示,大洋洲乳業未來還將推出更多消費者喜歡和信賴的品類。
以此次亮相進博會的金領冠睿護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例,據大洋洲乳業工作人員介紹,該配方奶粉不僅依托新西蘭當地優質奶源優勢和乳制品加工業技術基礎,同時還基于伊利母乳數據庫長達16年的研究成果,優化奶粉中的營養配比,打造最貼近中國母乳的嬰幼兒奶粉。
優質奶源更需品質把控。早在2014年,伊利集團與瑞士通用公證行、英國勞氏質量認證有限公司和英國天祥集團等質量認證機構戰略合作,升級伊利全球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并將嚴苛的質量管控標準貫穿于全球產業鏈。
據荷蘭合作銀行公布的2018年“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顯示,伊利集團蟬聯亞洲第一,穩居全球乳業第一方陣。今年6月,國際品牌價值評估權威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2018年度全球最有價值乳品品牌10強”榜單,伊利位居全球乳品品牌潛力第一名,蟬聯全球乳品品牌價值第二名。
在11月7日舉行的“共筑世界品質——乳業全球合作伙伴論壇”上,伊利與利樂、康美、杜邦等全球知名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匯聚全球力量,打造高品質乳業。國際乳聯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宋昆岡表示,“伊利作為乳業龍頭企業,積極走出國門,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中國乳業已經開啟了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
致力傳遞伊利品質
“Joyday系列的冰激凌有11種口味,每一種我都想嘗一嘗。”10月,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的街頭,一款名為Joyday的冰激凌吸引了不少當地民眾排隊等候,爭相試吃。10月23日,伊利集團在雅加達舉行Joyday冰淇淋全球首發儀式,標志著伊利集團全面進入印尼等東南亞市場。
目前,除了拓展在全球市場的品牌知名度,伊利還在美洲、大洋洲、歐洲等世界乳業重要板塊取得優質資源,推進乳業國際合作。“我從小在牧場長大,以前只了解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乳業市場。”伊利新西蘭工廠專家森·洛奇感嘆,“如今我在伊利工廠工作,每天都關注全球市場,為各地消費者生產優質乳制品。”
“以營養美味的乳制品,伊利致力于面向全球消費者傳遞伊利品質,倡導健康生活,共筑友誼橋梁。”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在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伊利在世界范圍內布設一張涵蓋全球資源體系、創新體系和市場體系的網絡,以“全球共享”模式推動企業的國際化戰略,與當地社會實現共贏發展。
以伊利大洋洲乳業基地為例,生產基地雇員多為當地民眾,直接帶動了新西蘭懷馬特市的就業。據了解,僅大洋洲乳業生產基地一期工程就解決當地近百人就業。此外,伊利還積極參與當地社區活動,在中學設立獎學金,鼓勵當地青年積極參與中新文化交流和學習。當地政府官員評價:“伊利就像我們大家庭的一分子。”
2017年3月,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二期項目建設舉行揭牌儀式。在一期項目基礎上,大洋洲乳業生產基地二期項目將主要建設年產16.2噸功能性乳蛋白牛乳深加工項目、年產8萬噸UHT奶項目、年產5.6萬噸全脂奶粉生產項目、年產3萬噸嬰兒奶粉包裝項目等4個單元。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伊利將自身產能技術和經驗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合作優勢,在創新研發、人才交流、資源共享等方面深化國際合作,注重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積極打造全球產業鏈,服務全球消費者,為世界乳業貢獻‘中國智慧’。”張劍秋表示。
打造乳業“全球智慧鏈”
在11月7日舉行的“共筑世界品質——乳業全球合作伙伴論壇”上,伊利集團發布《母乳研究白皮書》,以最新研究成果揭開母乳核苷酸的“奧秘”。與會專家表示,《母乳研究白皮書》中關于母乳核苷酸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對于改善嬰兒配方奶粉、推進母乳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發布《母乳研究白皮書》是伊利整合全球智力資源、打造全球創新體系的縮影。近年來,伊利注重將科研創新力量注入乳制品行業發展中,通過整合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智慧和生產工藝標準,打造包括奶源、研發、生產、物流和終端零售等在內的“全球智慧鏈”。
早在2014年,伊利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共同建立歐洲研發中心。今年9月,伊利歐洲研發中心正式升級為伊利歐洲創新中心,伊利瓦赫寧根大學合作實驗室也同時揭牌成立。“瓦赫寧根大學是全球農業領域的專業院校,伊利則是中國乳業的龍頭企業。雙方的合作不僅局限于中國市場,更著眼全球。希望今后雙方可以加深了解,在為人類提供健康產品的同時,對社會帶來更有益的影響。”瓦赫寧根大學董事長弗萊思科表示。
秉承“不創新,無未來”的理念,伊利在打造全球創新體系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與新西蘭林肯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全產業鏈科研合作;集聚整合美國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資源,打造中美食品智慧谷,聚焦營養健康、食品安全、農業科技等領域科研合作;升級中國首個母乳研究數據庫,關注母乳功能成分研究,形成先進的母乳成分檢測方法,掌握具有伊利自主知識產權的母乳科學研究數據。
如今,“全球智慧鏈”為伊利生產多樣化產品提供強大技術支持:針對乳糖不耐癥人群,伊利研發低乳糖風味發酵乳;為瘦身和特殊原因無法食用糖分的群體研發低糖每益添活性乳酸菌飲料;為腸道柔弱的兒童研發溫和益生菌含量豐富的QQ星有機風味發酵乳……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伊利獲得擁有專利授權2201項,專利保護范圍已覆蓋全部業務。
“伊利的全球化不僅是整合全球優質自然資源,更是整合全球技術、人才等智力資源。”張劍秋表示,打造全球智慧鏈有助于全球乳業科研成果的交流共享。在此過程中,伊利主動輸出中國標準、中國經驗和中國技術,推動全球乳業發展,以優質健康的產品服務全球消費者。
來源于: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