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乳品進口“兇猛” 2019年“配額”已告罄
2019/01/04由于來自新西蘭的鮮奶和奶酪進口過于“兇猛”,2018年以在途方式進口的數量就已超過了2019年的進口觸發水平數量,因此,2019年度從新西蘭進口的鮮奶和奶酪已不能適用于中國與新西蘭簽訂的協定稅率。
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的一紙公告折射出此種情況。據悉,中新簽訂的協定稅率為零,“配額”之外的進口自新西蘭的鮮奶和奶酪的稅率將分別恢復為15%和12%。這就意味著,我國進口企業去年就已經將新西蘭相關乳產品今年的協定稅率“配額”全部用光。
配額內進口為零關稅
致額度用光日期變早
我國是從2009年開始對新西蘭進口的乳制品實施特保措施的。記者注意到,我國進口自新西蘭的奶粉觸發該數量標準的日期越來越提前——2009年當年為8月13日、2010年為4月12日、2011年為3月9日、2012年為2月22日。到了去年,我國自新西蘭進口的黃油早在1月4日就已達到上限。而今年新西蘭鮮奶和奶酪的情形則更離譜,海關總署在2018年的12月27日就已經提前發布公告,意味著今年一開年,配額就已全部用完。
據記者了解,其實新西蘭乳制品進口量觸發日期日益提前的背后,也存在著由于協定關稅“配額”制度存在的“擁擠”效應,形成了進口商爭先進口新西蘭乳制品的局面。有業內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由于配額內的進口實施零關稅,超過配額后就實行10%以上的最惠國關稅,這就形成了進口商都希望趕早進口爭取享受零關稅的局面,從客觀上造成了“越搶越早”,使得觸發日期也一再提前。“按照今年的情形,相當于只有去年就向中國發出貨的新西蘭乳制品才能享受到今年的優惠。”
乳企大戶“并不意外”
稱對企業無特別影響
新西蘭的恒天然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供應商,也是中國最大的進口乳制品供應商。恒天然是由新西蘭的10500多家奶農組成的牛奶合作社,每年的牛奶供應量占新西蘭的87%,其中95%用于出口。
對于新年伊始新西蘭乳制品即觸發上限的情形,該公司中國區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并不意外,“按照中國與新西蘭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對特殊農產品進口的保護機制每年都會被觸發,對企業沒有特別影響”。
雖然回應較低調,但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恒天然旗下的多個品牌其實正是新西蘭乳制品在中國市場上的絕對主力軍。以恒天然旗下核心消費品牌安佳為例,其自2013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保持著每年超過50%的復合增長率。而去年下半年,安佳對于中國市場更是確立了未來三年銷量實現翻三倍的目標,即繼續保持45%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
業界呼吁提高“配額”
以適應市場需求增長
新西蘭進口乳品“配額秒滿”的背后,其實正是近年來中國市場對國外乳制品需求量的迅速放大。目前新西蘭是我國最大的乳制品進口國,而新西蘭奶酪今年是首次出現在途數量超過觸發數量的情形。
相關數據顯示,新西蘭鮮奶在2018年度累計進口數量為7261.786噸,以在途方式進口數量為5143.786噸;2019年度觸發水平數量微增至2223噸,本年度實際可進口的數量則直接為零。新西蘭奶酪的情形也是一樣,本年度實際可進口的數量也為零。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和新西蘭簽署這一協定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十年來兩國的貿易迅猛增長,尤其是以乳制品見長的新西蘭將中國視為了巨大市場。因此無論是新西蘭的供應商還是中國的進口商都希望能夠將這一“配額”作適當的調整,以適應中國市場對進口乳制品的需求增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多家大型乳品企業此前都已經在新西蘭布局有牧場,越來越緊俏的“配額指標”使得這些中國乳企在新西蘭生產的乳制品“回國”的成本也被迫提高。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