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拉薩市奶產量達到11萬噸 初步形成全國海拔
2019/01/25
近年來,拉薩市不斷調整產業內部結構,優化產業布局,不斷加大政策、資金和技術扶持力度,培育特色乳品生產基地,著力提升奶牛適度規模經營比重,健全生鮮乳及乳制品市場監管機制,理順奶農與企業利益聯結機制,以推進全市奶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實現傳統奶業向現代奶業跨越。
1月22日,從拉薩市農牧局獲悉,目前,全市共有奶牛養殖示范戶6000戶,存欄規模在100——300頭之間的奶牛養殖場達到32個,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的高標準奶牛養殖中心2個,存欄奶牛8.8萬頭。2018年,拉薩市奶產量達到11萬噸,已初步形成以城關區為核心,輻射曲水、林周、達孜等縣(區)的全國海拔最高奶牛養殖帶。
去年9月,曲水縣的養殖戶普布卓瑪在拉薩市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優良奶牛競賽活動中獲得了獎金5萬元。“我是曲水縣茶巴朗村3組的村民,我養牛養了4年多了,現在養了7頭牛,其中有4頭奶牛產奶。我這頭獲獎的奶牛產奶最多,它一天就能產奶60斤。現在我家的奶牛都在村里集中養,管理規范,牛的健康狀況很好。我認為奶牛喂得好,飼草是關鍵。我自己家現在種了8畝玉米,4畝飼草,都是有機種植。現在4頭奶牛每天都能給我帶來至少300元的經濟收益。我要爭取再養2頭奶牛,養好牛。”普布卓瑪興奮地說。
據悉,2018年,拉薩市進一步提升奶牛養殖戶科學養殖水平,依托北京、江蘇兩省市援藏力量,采取“引進來”的辦法,結合“奶牛金鑰匙——走進拉薩”“百名專家下基層”“專家拉薩行”等活動,邀請區內外奶牛專家對黃牛改良、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開展了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有效轉變了養殖戶的養殖觀念和養殖方式,并舉辦了優良奶牛競賽活動,對獲勝養殖戶予以獎勵,大大激發了全市農牧民群眾參與奶業發展的熱情。同時,對奶牛養殖、人工飼草種植進行資金補貼,加快了奶牛養殖產業發展步伐。
為夯實奶業發展基礎,拉薩市大力推進人工種草基地建設步伐,爭取人工種草項目資金8000余萬元,采用政策引導和扶持等方式,鼓勵和引導周邊農戶種植優質牧草18萬畝,采取青貯、微貯等技術,保障優質飼、草料生產和供應,實現了凈土健康奶業的可持續發展。扶持建設墨竹工卡縣、達孜區等縣(區)奶牛標準化養殖場(中心),推行“規模經營、標準化飼養、集中擠奶、統一服務”的生產經營模式,逐步實現奶牛養殖由小規模向適度規模轉變、由分散飼養向集中飼養轉變、由粗放飼養向集約化飼養轉變、由手工擠奶向機械化擠奶轉變、由兼業經營向專業經營轉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傳統品種養殖向名優特新品種養殖轉變。
2018年,拉薩市大力打造高標準奶牛養殖中心,并始終把奶牛疫病防控作為發展奶業的頭等大事來抓。引進的奶牛未有任何疫病;協調成立了技術服務團隊,并與國家奶牛產業體系簽訂合作協議,為全市奶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撐;實施“良種、良法、良策”先行戰略,加快了全市黃改良種工程建設步伐,進一步優化了品種結構;建設城關區乳制品加工廠,與蒙牛集團簽訂合作協議,開發出綠色、安全、健康的乳制品,滿足市場需求,為打造“高原奶都”作好了充分準備。
市農牧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拉薩市將進一步促進農牧區統籌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生態生產生活協調發展,努力實現草原增綠、牧業增效、可持續發展和全面脫貧致富的目標。2019年,拉薩市將計劃創建奶牛示范戶2500戶,建設15個奶牛養殖場,確保5個奶牛養殖中心投入使用,爭取2019年全市奶產量達12.5萬噸。
來源:拉薩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