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助力中國奶業振興
2019/03/13
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簡稱中丹中心)是蒙牛集團與丹麥阿拉福茲(ArlaFoods)公司合作成立的,旨在引進丹麥的奶業先進管理技術,助力中國奶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丹中心的成立背景與目的
丹麥奶業生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奶農受教育水平較高,勞動生產率世界第一,奶牛單產世界排名第二。牧場具有先進的疾病預防及生物安全水平,奶牛牛群健康狀況良好,抗生素使用量極低,牛奶質量位居世界前列。丹麥擁有持續應用數十年的質量體系,注重奶業的環境影響,奶業生產的碳排放水平較低。正是基于丹麥在奶業生產、技術、質量、管理等方面的領先優勢,蒙牛集團決定與奶業企業世界排名第7的丹麥阿拉福茲(ArlaFoods)公司開展技術合作。
2012年6月15日,在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和丹麥王儲腓特烈、經濟和內政大臣瑪格麗特•威斯塔格等兩國政府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蒙牛集團與阿拉福茲(ArlaFoods)公司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并共同承擔中心合作項目實施工作。
2012年9月5日,在中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與丹麥王國食品、農業和漁業部大臣梅特•耶爾斯科夫的見證下,蒙牛集團和阿拉福茲公司簽署《“中國-丹麥乳品技術交流合作中心”框架工作協議》。
2012年11月26日,“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授牌儀式在北京舉行。丹麥食品、農業和漁業部大臣梅特•耶爾斯科夫和中國農業部黨組成員、駐部紀檢組組長朱保成共同出席,并向項目實施方中糧集團、蒙牛集團與阿拉福茲授牌,標志著中丹兩國首個奶業國家級合作項目“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正式運營。
2018年9月19日,在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和丹麥環境與食品大臣雅各布•埃勒曼-延森的見證下,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合作升級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標志著該合作項目將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維度推動中國奶牛養殖業技術改進、標準提高、質量提升,促進中國奶業的高質量發展。
中丹中心的運行機制與目標
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總部位于北京市昌平區,蒙牛集團和阿拉福茲公司共同參與中心的組織和管理,來自政府、科研機構和其他奶業相關部門也參與其中。中丹中心由委員會實施管理,委員會由蒙牛集團和阿拉福茲公司派出的代表組成,委員會每年召開三次會議。中心的運營負責人由委員會任命,中心的活動計劃由委員會批準,所有核心項目的實施經委員會批準后方可實施。中心日常業務由蒙牛集團和阿拉福茲公司人員共同承擔。
中丹中心在中國、丹麥兩國農業部的支持下開展工作,致力于把大學和權威機構等的專業知識應用于整體項目規劃以及單個項目的建議、實施和管理當中。中丹中心的目標是向中國牧場引入丹麥牧場的先進知識和實踐經驗,以提升中國牧場水平,并成為在企業、政府、組織、科研機構間進行知識分享與合作的平臺。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拓展奶農、牧場工人和蒙牛相關員工專業技能;深化知識和技術應用,提高牛奶品質;降低中國乳制品生產成本;借鑒阿拉福茲公司牛奶生產質量標準,優化中國牧場質量標準;提高奶牛、牧場工人及資源利用效率,以降低國內牛奶生產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著眼于疾病控制、動物保護和疾病預防,從而改善動物福利;幫助中國原奶產量達到2020年目標;進行蒙牛和阿拉品牌形象建設,每年至少推出3-4個成功案例。
中丹中心的六年工作與成效
從 2012 年到 2017 年,中丹中心完成了 22個項目和活動。經過六年的發展,中丹中心不斷完善定位,充分發揮其功能和價值,包括引入Arlagården牧場質量管理體系,借鑒丹麥的牧場標準化操作理念建立了符合中國牧場的標準化操作規程(SOP),邀請丹麥牧場主走進中國牧場進行面對面交流,引入牧場精益生產理念,開展審核服務培訓及擠奶生產優化;圍繞牧場提升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訓及專家研討,為蒙牛員工提供35場培訓;規劃建設中丹合作示范牧場。同時還圍繞乳品生產開展了Fingerprint 指紋圖譜技術項目及工廠精益生產和卓越運營評估,提升了檢驗及生產效率等,這些都對中國奶業的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通過為蒙牛集團編制指導手冊,使得技術員在前往牧場考察時更直接快速地發現牧場中存在的問題并幫助牧場解決,提升了項目參與人員的知識技能水平。通過深入考察牧場,幫助牧場提升生產力,并將這些牧場相關數據庫用于未來的牧場對標,為幫扶更多牧場積累實踐經驗。通過實施牧場降本增效項目,降低公斤奶成本0.1元。個別牧場收效十分明顯,例如沈陽金秋實牧場,通過中丹項目五個小組半年時間進行了8次現場改進驗證,進行了3次現場具體評估,先后提出了30個問題,制定了改善方案、規范數據表格36個,目前已完全解決了25個問題,還有5個問題需長期執行,半年降低成本31萬元。
為了加強信息、技術交流和知識分享,從2018年3月開始,中丹中心開始發布中丹中心簡報——《黃金奶源》,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同時,通過參加專業會議、行業大會、國際合作項目加強業內專業交流和知識傳遞。此外,中丹中心與丹麥農業研究中心SEGES簽訂版權協議,將丹麥牛舍設計工具書《奶牛幸福之源——基于奶牛自然習性的牧場設計推薦》翻譯為中文,并出版發行。這本工具書在歐洲牧場得到廣泛應用,書中匯集了多位專家學者在學術研究、咨詢服務、牧場環境評估、牧場設計、動物行為、飼喂和擠奶等方面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必將能為中國牧場的改造提升發揮有力指導作用。
中丹中心的未來三年計劃
未來,中丹中心將主要圍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1、根據兩國農業部最初合作意向,繼續作為蒙牛集團與阿拉福茲公司協作與知識分享的平臺;
2、將歐洲牧場的先進知識與實踐經驗引入到中國牧場,提高中國牛奶產量和質量,使中國牛奶從生產到加工符合歐洲標準,幫助中國牧場降低生產成本;
3、繼續將丹麥牧場的環境保護、動物福利及其他領先的知識和技術傳遞給中國牧場,改善動物福利,關注疾病的控制、治療和預防,降低中國牧場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4、為中國奶業從業人員提供培訓,提升牧場管理者、牧場員工及蒙牛集團的相關員工的知識和技能水平。
(本文資料由中丹中心提供,中國奶業協會國際部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