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求高毛利,乳企激戰低溫鮮奶市場
2019/11/18低溫鮮奶的賽道正在變得越來越擁擠。
隨著傳統產品市場飽和,乳企正在把目光轉向高毛利的低溫鮮奶業務。近日,北方區域乳企君樂寶宣布進軍鮮奶市場,至此包括恒天然、蒙牛乳業(02319.HK)等國外內主要乳企陸續都推出了鮮奶業務,而隨著大量后來者的涌入,也讓市場競爭加劇,這對于依仗低溫鮮奶業務的區域乳企而言,則面臨著新挑戰。
在被蒙牛出售獨立發展之后,11月16日,君樂寶迅速上線了首款鮮奶產品,并公布了全國布局的計劃,作為河北最大的乳企,此前君樂寶乳業在低溫酸奶和奶粉業務上投入較大,但一直未推出過鮮奶產品。
對此,君樂寶集團總裁魏立華解釋稱,此舉是看重低溫鮮奶產品的市場前景。國內低溫鮮奶的市場占有率不到25%,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低溫鮮奶產品的占有率高達90%。之前常溫牛奶在市場占主導,是由于受限于保存和運輸不便,而隨著目前消費升級和基礎條件的成熟,營養更豐富的低溫鮮奶產品正在迎來機會。
此前低溫鮮奶市場多只以一家區域乳企為主,少有激烈競爭。以北京市場為例,此前三元股份(600429.SH)的低溫鮮奶在北京市場一統天下,但第一記者走訪發現,目前蒙牛、光明、完達山、明治等品牌的低溫鮮奶產品都在上架銷售,甚至忙著在北京市場發展訂奶戶。在業內看來,各乳企紛紛加碼低溫鮮奶品類,則是看重低溫鮮奶品類的高增速和高毛利。
在凱度消費者指數北方區總經理趙暉看來,隨著國內乳制品市場競爭的激烈,傳統的品類的增長正在變得困難。在乳品行業中,液態奶銷售額依然保持增長,但戶均需求的增長已基本停滯,市場銷售額的增長更多地依賴家庭自然增長及均價的提升。相比之下,低溫鮮奶的市場滲透率在過去一年中上升了3%,意味著更多消費者愿意消費低溫鮮奶。
另有數據顯示,低溫鮮奶的年均增速為18.5%,而常溫產品的增速近幾年都一直維持在個位數。
與此同時,隨著傳統產品的反復價格競爭,利潤正變得越來越稀薄,而低溫鮮奶主打健康和高端,也帶來了更多的利潤。以2019年年初上市的新乳業數據來看,其低溫產品毛利率為42.87%,遠高于常溫產品的24.67%;以噸價看,低溫鮮奶的噸價為10798.5元/噸,而常溫牛奶的噸價則只有6866.5元/噸。
而冷鏈物流的發展也為低溫鮮奶的擴張提供了基礎。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低溫鮮奶需要圍繞城市來展開,需要高品質的分布式奶源和冷鏈物流配送儲運體系配合,覆蓋半徑往往不超過300公里,因此低溫鮮奶也是區域乳企的專利,各乳企劃片而治。但近年來,為發展低溫酸奶,各乳企加快了冷鏈物流建設,由于兩者渠道一致,也為發展低溫鮮奶提供了條件。
同時,新技術的應用也讓低溫鮮奶運輸和銷售半徑的局限不斷被打破,比如此次君樂寶推出的低溫鮮奶采用新的INF殺菌技術,產品的保質期從7-11天延長至19天。
值得注意的是,低溫鮮奶也是區域乳企對抗全國乳企入侵和賴以生存的基礎,有華東某區域乳企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低溫鮮奶產品的利潤占到公司利潤的五成以上。但隨著越來越多新品牌的加入,區域乳企將面臨新的競爭壓力。
今年部分區域乳企已有感受,比如區域乳企天潤乳業前三季度收入12.2億元,同比增長10.2%,凈利潤為1.2億元,同比增長12.8%。但國金證券研報顯示,天潤乳業三季度的增速明顯放緩,主要原因即低溫業務競爭加劇,導致低溫業務收入增速有所放緩,影響到整體收入增長不達預期。
在宋亮看來,目前低溫鮮奶市場競爭才剛剛開始,各乳企的低溫鮮奶業務體量都還不大,也沒有強勢的全國性品牌出現,區域乳企本身還有其地緣和渠道優勢,短期內大家難言勝負。但長期來看,低溫鮮奶并不具備條線下沉到低線城市市場,因此決定了各品牌更多在1-2線城市市場反復絞殺,區域乳企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