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召開農村牧區疫情防控安排部署等情況新
2020/02/06
發布會現場。記者 李珍 攝
請問,自治區黨委、政府對農村牧區疫情的防控是怎樣安排部署的?
李鋼:
記者:
請問目前我區在農村牧區疫情防控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鋼:
目前,各地按照防控工作指揮部的部署要求,針對農村牧區防疫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深入摸排重點人員,突出一個“查”字。我們采取大數據統計與傳統人工核查相結合的方式,對來自重點疫區的投親訪友、放假學生、返程農民工等人員進行全面排查,及時將信息交給各地查實,有針對性地加強管控。各盟市、旗縣、蘇木鄉鎮、嘎查村都成立了社會管控工作組,建立起了四級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機制。各地派出所民警、網格員也開展地毯式排查搜索,織嚴織密疫情防控網絡,做到應查盡查、不留死角。
二是嚴格落實管控措施,突出一個“管”字。各嘎查村都成立了由“兩委”干部、聯防隊員、網格員組成的防控專班,嚴防死守,每個自然村一般只保留1個進村路口,其余路口都設置禁行標志;制定嚴格的進出管控措施,所有進出嘎查村的人員一律要測量體溫、登記入冊,外地人員或車輛一律不得隨意進出;對重點人員,面對面地告之防疫要求,逐人建立健康檔案,安排專人管控,持續跟蹤后續的情況,最大程度地隔離和管控傳染源。
三是嚴控群體性集會,突出一個“控”字。為了降低傳播風險,各嘎查村要求停辦集市、廟會,關停戲場、棋牌室、麻將館等人員密集場所,勸說教育村民牧民不擺席、不串門、少走動,倡導“紅事不辦、白事從簡”,最大限度地切斷傳染途徑。
四是廣泛開展宣傳發動,突出一個“群”字。各地利用“村村響”大喇叭、黨建網、廣播電臺、微信群、群發短信等多種方式,對疫情防控進行廣泛宣傳發動,提高防范意識。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組織村里的黨員干部、復員軍人、平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帶頭落實各項排查管控措施,初步形成了“黨員帶頭、群眾參與、人人防疫”的良好局面。
各地在實際工作中,也采取了一些好的做法。比如,有的地方利用無人機喊話宣傳防疫知識,既提高了村民意識,又避免了直接接觸。有的地方組建草原“都貴楞”摩托車流動巡查隊,在農村牧區邊界地帶24小時不間斷巡查,全面實施邊境防控。有的地方建立電子信息登記系統,出入的居民只需掃描二維碼、測量體溫,即可通行,實現了“避免接觸、自主錄入、快速登記、便捷通行”。這些好的做法,各地可以因地制宜地學習、借鑒。
王雨鋒:
記者:
針對農牧民生產生活方式的特殊性,您對農牧民在家庭防控方面有什么針對性的建議?
王雨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