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全產業鏈智能化把控,推動中國乳業質量
2020/08/1448小時之內,來自全國各地的原奶從原產地被運送進這座工廠。經過檢驗、均質、閃蒸殺菌、配料發酵、灌裝包裝等環節,逐漸變成大家熟悉的模樣。”近期,蒙牛集團焦作公司向媒體展示了一盒牛奶從牧場到餐桌的全過程。

奶源指標比肩歐美水平
“吃得好睡得好配得好,才能產好奶。” 據蒙牛奶源河南總經理蔡義介紹,優質的原奶首先要保證奶牛吃到優質的飼草料、喝到純凈的水。蒙牛通過“愛養牛”平臺精選全球優質飼料供應商,對40余種飼草料的營養和質量安全指標開展檢測。
早在2012年,蒙牛就引入了丹麥阿拉“花園式”牧場管理體系,建立SOP標準化操作規程、牧場食品安全評審標準等。整套牧場管理體系覆蓋從牧場種植、奶牛飼養到牛奶貯存、運輸、到廠檢驗全部環節,全鏈條有效保障原奶品質。
據介紹,蒙牛原奶年平均蛋白質含量達到3.3%以上,脂肪含量在3.8%以上,平均菌落總數可控制在3萬cfu/ml以內,體細胞可控制到18萬個/ml以內,整體各項指標均遠遠優于中國標準及歐盟標準。
為保障牛奶新鮮,牛奶在擠出后兩小時內快速制冷到4℃以內運到工廠,在90余項指標檢測全部合格后方才投入生產,從牧場到工廠全程可追溯。
此外,蒙牛還建立“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引入丹麥技術提升奶牛品質管理;通過成立奶牛研究院,著重研究奶牛及牛奶品質的提升;通過搭建牧場信息化平臺,實現牧場可視化全鏈條管理。
蒙牛集團安全質量管理部體系管理部總監胡偉說,“質量是最大的正直”是蒙牛質量文化的核心。
從制度保障方面講,蒙牛建立了覆蓋全產業鏈26個業務模塊、93個質量管理要素的4Q質量管理體系,形成了“集團-事業部-工廠”三級管理制度,為全員質量管理行為提供依據。還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準入評審機制,只有通過評審的合格供應商及原料,才可開始合作或投入使用。
2019年,蒙牛共對原奶檢測35.8萬批次,檢測原輔料34.3萬批次,;參加國際、國內權威機構118項能力驗證,結果準確性滿意率達100%;全年檢測半成品、成品116.7萬批;產品出廠批批檢測,100%合格才能放行。
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鼓勵多吃奶制品,攝入量不低于300克/天。乳制品營養性強,蒙牛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乳制品,以滅菌乳蛋白質為例,蒙牛特侖蘇蛋白質含量3.6g、3.8g系列產品。
“2020年上半年,從食品抽樣品種來看,消費量大的食用農產品,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中,乳制品國家監督抽檢合格率99.86%最高。”抽檢蒙牛乳制品各項指標合格率100%,取得這樣的業績,首先來自監管部門對生產企業的有效監管。其次在領軍企業帶領下,行業高度自律,推動行業整體水平提高。”胡偉說。
智能化國際化提升管理水平
在蒙牛未來質量發展戰略中,智能化和國際化是兩大發力點。近幾年,蒙牛以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對價值鏈進行重塑,并以此為基礎打造產業鏈集群+價值鏈集群,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同時,蒙牛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將全球優質乳業資源帶給消費者。
據金永生介紹,蒙牛將數字化作為驅動力,打造數字化智能工廠,實現了供應商評審、物料檢測、物料決策、過程記錄等流程的智能化和可視化管理。同時,借助信息化手段,還實現了生產過程的全程防錯管控,提高了業務運作效率及管理層決策效率。
疫情期間,蒙牛在運營管理中進行數字化革新。2月至3月,電商業務實現200%的增長,O20業務實現400%的增長。蒙牛還打造了全產業鏈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管理體系,借助大數據使產品研發與消費者需求精準對接,銷售預測精準率達到90%以上。
在國際化方面,蒙牛近年來加速海外布局,僅2019年就先后發起或完成了對貝拉米、LDD的收購,有望在短期內成為澳洲第一大乳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