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奶牛良種繁育要有新動作!
2020/12/10
一、 出臺背景
呼和浩特市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是在我市率先實現奶業振興,鞏固“中國乳都”地位的重要時間節點上出臺的一項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重要扶持政策,旨在加快培育優質高產奶牛核心群,補齊我市優質奶牛種源自給能力不足的短板。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質量安全的意見》、《內蒙古自治區關于推進奶業振興的實施意見》以及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關于印發《2020年農牧業農村牧區高質量發展10大行動計劃》的通知精神,逐步健全完善我市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呼和浩特市農牧局研究起草了《呼和浩特市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在充分征求了市本級相關部門意見基礎上,經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審議通過,正式發文公布。
二、《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
(一)實施原則:
堅持科學規劃原則。通過科學規劃布局,有效利用呼和浩特市現有資源,明確發展方向,圍繞國家核心育種場項目,加強奶牛種源基地建設,根據市場需求有針對性、有方向性的擴大奶牛核心群。
堅持育、繁、推一體化原則。充分利用首府城市聚集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優勢,特別是充分發揮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作用,科研、繁育、推廣為一體,加強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二)實施路徑:
按照現代奶業的發展要求,突出重點,合理規劃。組織專門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摸清底數,在現有基礎上整頓、完善、發展,明確奶牛良繁體系建設發展方向。
加強對種畜生產的有效管理,切實加強領導,成立高產核心群建設領導小組。分管市長為組長,辦公室設在市農牧局,辦公室負責市級畜禽良繁體系建設總體技術路線的制定、市級種畜場的建設規劃與監管工作。
爭取各級財政增加對高產奶牛良繁體系建設的投入,強化項目管理,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積極推進奶牛DHI測定工作,全面開展生產性能測定,推動奶牛育種向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切實加強種畜的管理。建立完善種畜場信息管理平臺,加強原種場、擴繁場等種畜場之間的信息交流,及時掌握種畜場生產經營的動態變化情況,科學指導種畜禽生產。
結合國家種畜禽健康標準和國家動物疫情監測計劃,及時出臺種畜場監測計劃,并著重對種畜場的重要動物疫病進行預警監測。加強疫病防治程序等配套技術的培訓與指導,強化疫病檢測手段和診療手段,從生產源頭提高種畜健康安全水平。
(三)主要內容:
1、圍繞國家級奶牛核心育種場,打造國際一流育種企業
2、篩選良種繁育場,培育高產奶牛核心群
3、組建奶牛良種繁育技術團隊,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4、建立奶牛育種大數據平臺
三、《實施方案》的目標任務
圍繞呼和浩特市現有的1個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和1個種公牛站,篩選6個荷斯坦奶牛良種繁育場,通過聯合育種模式,培育世界一流的優秀種公牛和核心高產母牛。種公牛站培育國內及國際排名前100的優秀種公牛,其中培育全國排名前100名的后備種公牛30頭,國際排名前100的2頭,產銷占全國市場占有率繼續保持第一,步入國際育種企業的第一梯隊。培育高水平的技術創新團隊和專業技術人才,取得育種科技成果獎勵2-3項。
1個國家級奶牛核心育種場和6個良種繁育場,通過良種高產母牛胚胎產業化應用,項目期內累計移植種用胚胎和性控胚胎合計20000枚,培育后備優秀種公牛和核心種子母牛約在8000頭以上,并通過全基因組檢測技術進行后備種牛的評估和選育,快速提升核心群群體遺傳進展。并對6個良種繁育場的全部泌乳牛實施規范、系統的個體生產性能測定(DHI),到2025年培育出乳脂率3.6%以上,乳蛋白率3.2%以上,單產10000kg以上奶牛核心群數量達到3萬頭以上;補齊呼和浩特市種源短板,為實現品質提升、良種繁育、提質增效的發展目標夯實基礎。
四、工作措施
(一)圍繞國家級奶牛核心育種場,打造國際一流育種企業
每年通過進口國外高指數種用荷斯坦胚胎500枚,通過活體采卵-體外受精(OPU-IVF)技術和超數排卵—胚胎移植(MOET)技術生產種用胚胎500枚,在國家級奶牛核心育種場進行胚胎移植,每年培育優秀后備種公牛240頭左右,核心種子母牛250頭左右,通過全基因組選擇技術選育出50-60頭進入后備種公牛;每年生產奶牛種用胚胎和性控胚胎各3000枚。
(二)篩選良種繁育場,培育高產奶牛核心群
核心育種場每年移植種用胚胎和高產奶牛性控胚胎,培育良種奶牛并開展全基因組檢測和遺傳評估,培育核心種子母牛群,輻射到6個良種奶牛繁育場,通過DHI檢測和全基因組檢測,組建奶牛高產示范核心群。
(三)組建奶牛良種繁育技術團隊,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組建一支奶牛良種繁育技術團隊,開展超數排卵—胚胎移植、活體采卵—體外受精技術產業化的推廣工作。利用活體采卵—體外受精(OUP-IVF)技術挖掘國家核心育種場核心高產種子母牛的遺傳潛力,每年生產奶牛種用胚胎和高產奶牛性控胚胎,把優秀的種子資源推廣到6個良種繁育場,利用經過全基因組選擇的后備低產的受體母牛資源,通過胚胎移植培育優良核心高產母牛,提升牛群整體遺傳水平。
(四)建立奶牛育種大數據平臺
建立由企業牽頭,政府監管的奶牛育種大數據平臺。逐步擴大參與生產性能測定、全基因組檢測奶牛頭數,形成能為牧場提供一體化服務的檢測中心。在1個核心育種場和6個良種繁育場全部實施規范、系統的個體生產性能測定(DHI),獲得準確、完整、可靠的生產性能數據記錄,通過個體遺傳評定和體型鑒定進行良種登記、選種選配等工作。將產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線性體型外貌評分作為主要數據進行分析,同時結合胚胎移植技術和精細化的選種選配服務,為奶牛育種與國際接軌,提升良種繁育場后備母牛遺傳進展做保障。
五、保障措施
(一)明確發展方向。按照現代奶業的發展要求,突出重點,合理規劃。組織專門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摸清底數,在現有基礎上整頓、完善、發展,明確奶牛良繁體系建設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