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氣沖天踏上奶業振興路
2020/12/25
鋼架結構牛舍
冬日溫暖的陽光灑向一棟棟嶄新的鋼架結構牛舍,初具雛形的園區一眼望不到邊……近日,杭錦后旗10萬頭奶牛生態乳業園區,園區的日新月異讓人更加期待它建成后的壯觀模樣。
園區被劃分成一個個小項目區,一期工程擬入駐10家牧場。目前,有的牧場完成了土建工程,有的正在焊裝牛舍的鋼架結構,還有的已基本建成并有奶牛入園。據為園區各家企業提供服務保障的第三方公司內蒙古田園牧歌農牧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薛成介紹,目前第六牧場和第七牧場已有600多頭奶牛入園。
“朵麗公主”所在的是第六牧場,它是第六牧場入園奶牛產下的首頭牛犢,也是首頭在園區內降生的“牛寶寶”。我們走進第六牧場的牛舍,有的牛兒小心翼翼探出腦袋,打量著我們這些陌生來客;有的牛兒像“好奇寶寶”,觀察著來往的工人。運動場內的牛兒則靠臥在一起,愜意地享受著“日光浴”。寬敞潔凈的圈舍、干爽舒適的沙床和科學配比的飼料,大大提升了牛兒們的生活質量。“第六牧場由我們科豐農牧公司建設經營,牧場總投資1.4億元,規劃建設5000頭養殖規模,目前首批300余頭奶牛入園。9棟牛舍已完成主體建設,擠奶廳建成并進入設備安裝階段。今年公司在園區儲存青貯飼草12000噸,并同步做好儲存干草等工作,為下一步進牛工作做好準備。”市科豐農牧有限公司總經理侯世忠介紹說。
聽說澳洲奶牛漂洋過海入園了,記者到杭錦后旗太平農牧業有限公司建設的第七牧場搶鮮看。第七牧場內,工人們正忙著用圍布把圈舍圍擋起來。“圍上這層布是為了給奶牛防風保暖,眼下天氣寒冷,澳洲奶牛剛入園,需要做好保溫、防護措施,讓奶牛慢慢適應新環境。目前,第七牧場有300多頭澳洲奶牛,青貯平臺、干草棚、牛舍等設施已建成。預計到明年8月份,牧場奶牛存欄量能達到2000頭,可開始擠奶。”第七牧場負責人說。
巴彥淖爾農牧資源得天獨厚,水質、土壤、空氣十分優良,河套地區飼草料豐富,特別適合發展奶牛養殖業。今年4月,杭錦后旗10萬頭奶牛生態乳業園區項目啟動建設,作為全市重大項目,生態乳業園區自開建以來,受到市、旗兩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政府有關部門多次現場辦公,積極協調,為企業及時高效地解決難題;金融部門積極對接,解決企業融資困難,推動項目順利實施;田園牧歌公司加緊對園區內配套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為各家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今年入園企業擬建牛舍46棟,目前已建成33棟;4家企業擠奶廳主體工程完工,6家企業生活區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建成晾糞平臺1.4萬平方米、精料庫1.8萬平方米、氧化塘1.3萬立方米、儲槽窖棚10萬平方米,青儲飼料11萬噸;園區基礎配套設施也同步建設中。園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億余元。目前建設重點已轉入養殖圈舍、擠奶廳等的鋼架結構安裝。近期還有一個利好消息:伊利集團和內蒙古多家金融機構與入園企業達成了專業技術和融資支持協議,為牧場實現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堅實后盾。”薛成信心十足地說。
杭錦后旗10萬頭奶牛生態乳業園區總投資47.97億,占地1.63萬畝,設計存欄奶牛10萬頭,規劃用3年時間,建成集綠色環保、園林生態、農旅觀光、人文科技、科研示范、現代化生產、智慧化管理于一體的綠色高質量發展奶源示范園區。園區建成后,年牛奶產量可達50萬噸以上,帶動全旗40多萬畝飼草料種植,直接吸納就業2000多人,將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