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首場“好聲音”聚焦“科技興蒙”,鼓勁提
2021/01/26
政協委員亮相“委員通道”,回答記者提問。陳立庚攝
在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十四五”開局之年,內蒙古科技創新工作怎么謀篇起步?自治區將如何通過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1月25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前,6名政協委員亮相首場“委員通道”。面對記者的提問,特邀參會的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孫俊青給出了回答。
孫俊青委員答記者問。陳立庚 攝
孫俊青說,一年來,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內蒙古與“4+8+N”等合作對象全方位科技合作局面已初步打開,僅從自治區層面來講,已吸引了中科院、清華大學等高校院所的100多個科研團隊參與科技攻關任務。同時,區內創新主體與國內各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簽訂了300多項科技合作項目。
下一步,自治區將繼續堅持開放合作搞創新,重點是推動形成以利益鏈接為核心的科技合作機制,讓來內蒙古創新創業的企業受益,讓我們的企業得利,鼓勵建設一批水平高、機制活的新型研發機構,調動各級各有關方面組織開展技術供需對接活動,積極引導各類創新主體主動融入“科技興蒙”行動大局之中,走好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路子。
如何增加科技有效供給?孫俊青回答說,增加科技有效供給是自治區“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的核心任務。重點將在四個方面發力,一是加強基礎研究,這是我們的弱項,但這是管長遠的,是科技創新的根本,需要長期堅持、長期努力。二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就是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優質能源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特色優勢產業等重點領域,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特別是在稀土、能源、種業等領域持續發力。三是強化創新平臺載體建設,這是集聚人才、匯聚創新資源、產出成果的重要支撐,加快創建乳業、稀土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加強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等平臺的能力建設,“科技興蒙”30條政策對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將給予大力支持,支持力度將超過很多發達地區。四是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重點在于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推動落實各項鼓勵政策,直白地講,就是要讓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聰明才智轉變為真金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