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進博會展示出海成果,呼吁中國乳業綠色發展
2021/11/08在第四屆進博會上,蒙牛攜旗下雅士利國際、貝拉米、愛氏晨曦等海外品牌亮相,總參展面積達552平方米,向世界展示出海布局成果。進博會期間,蒙牛總裁盧敏放呼吁,中國乳業要圍繞可持續發展進行轉型升級。乳品生產與生態協同發展,將給中國乳業帶來巨大發展機遇,釋放更多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破解資源與市場不平衡難題
作為中國最早實現“走出去”的乳企之一,蒙牛多年來積累下豐富的海外產業鏈運營經驗,目前在新西蘭、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建有海外生產基地,全球工廠總數達68座,年產能合計逾1000萬噸。
在奶源布局方面,蒙牛將海外原料乳加工商Burra Foods、有機嬰幼兒食品商貝拉米納入麾下;在生產制造方面,蒙牛在印尼投資建設了中國企業首家海外液態奶生產基地。這是蒙牛在全球范圍內建設的第60家工廠、在東南亞地區的第1家工廠,也是蒙牛單位面積產值最大的工廠。此舉實現了將“海外奶源—海外加工—海外銷售”完整鏈條扎根海外市場的愿景,并將乳業“中國經驗”有效傳遞到當地。
目前,蒙牛以東南亞作為國際化戰略主陣地,以歐美區域作為高端研發與技術合作方,以大洋洲等區域作為優質奶源供應地,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完善的全產業鏈布局,幫助中國乳業破解資源與市場不平衡的難題。
在進博會期間舉辦的“一帶一路”生態農業與食品安全論壇上,蒙牛總裁盧敏放表示,這種不均衡問題在乳業中凸顯。畜牧資源充沛的地區往往人口稀少、消費低迷,而像中國這種消費需求特別旺盛的地區,往往養牛條件不夠好。不少中國乳企在全球積極布局優質奶源,一定程度上紓解了資源匱乏的問題。今天的中國乳制品不但贏得了國人的信任和喜愛,更不斷在海外市場開拓,收獲許多國家和地區消費者的青睞。“一杯好牛奶,在給消費者帶去營養、健康的同時,也成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有效載體。”
推動中國乳業綠色發展
本屆進博會上,中國乳業展示出積極向可持續發展轉型升級的一面。近年來,中國乳業在加工減排、飼料優化、減用獸藥、糞污資源化、動物福利提升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蒙牛也將“守護人類和地球共同健康”作為可持續發展愿景。此次亮相進博會的蒙牛雅士利新西蘭工廠,就與材料供應商建立戰略聯盟,采用環保包材與工藝。
盧敏放在進博會上呼吁,國內外同仁攜手探索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協同共進路徑,合力推動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從保護自然中尋找新的發展機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成為國產乳品品質提升最強有力的引擎。只有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才能真正建成高效、包容、有韌性、可持續的農業與食品體系,從根本上解決各類食品安全問題。”
2021年,蒙牛蟬聯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成分股TOP30,成為唯一入選的內地食品企業,在全球最有影響力的ESG評級——明晟ESG指數和全球蛋白質生產者ESG指數中,蒙牛也位于中國食品行業前列。
目前,蒙牛已加入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全球乳制品合作論壇組織(GDP)、國際乳品聯合會(IDF)共同發起的“乳業凈零之路”倡議,共同推動全球乳業低碳轉型。蒙牛也加入了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發起的“商業自然聯盟”倡議,為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貢獻中國力量。
不久前,蒙牛發布《生物多樣性報告》,將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議題,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三大路徑”“五項行動”,并作出“八大承諾”,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蒙牛旗下圣牧高科在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實施治沙工程,種植9700萬株各類作物,構建了閉環有機生態循環體,作為案例入選聯合國《企業碳中和路徑圖》。
深度融入全球乳業價值鏈
蒙牛認為,中國乳業面臨的新機遇,不僅在于行業釋放的可持續發展社會效益,也通過滿足消費升級需求,不斷挖掘新的增長點來擴大經濟效益。
在11月6日進博會現場舉行的第四屆全球乳業合作論壇上,妙可藍多展示的奶酪棒產品引人關注。目前在國內乳制品市場,奶酪正處于“明星”賽道,頭部品牌妙可藍多也在今年成為蒙牛一員。除不斷加碼奶酪品類外,蒙牛還與可口可樂成立合資公司“可牛了”,將“鮮菲樂”原生高倍營養奶帶給中國消費者。
蒙牛還通過建設中國乳業產業園,推動中國乳業占領全球乳業標準與科研高地、智能制造高地、交易平臺高地、組織與人才高地,助力奶業振興;同時推動中國乳業完善調優乳品結構、拉動乳品消費、深化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國際競爭力。
另一方面,盧敏放認為,中國乳業在發展硬實力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大背景下,更需要深度融入并主導全球乳業價值鏈,全球乳業同仁更需要攜手加快構建全球乳業的生態共同體,守護人類和地球的共同健康。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