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實現“雙碳”,促進員工合作伙伴共同富裕!潘剛官宣“社會價值領先”目標
2021/11/22“十四五”時期,企業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應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助力社會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的增長?這是新發展階段,中國企業要思考的重要課題。11月19日-21日,伊利2021領導力峰會在呼和浩特舉行,峰會上伊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正式發布“全面價值領先”目標,全力打造社會型企業。
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發布“全面價值領先” 目標
2020年,中國提出“30·60”雙碳目標,展現了主動承擔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責任的大國擔當,這也對我國企業節能減排、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提出更高要求。作為行業龍頭,伊利率行業之先承諾實現碳中和,并將承諾落在實處。作為行業內首個具有自主碳盤查能力的企業,自2010年起,伊利連續12年編制《碳盤查報告》,對旗下所有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系統核算,甚至精細到把滅火器、開關等小型設施。截至2020年底,伊利累計減排量達65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于節約了107億度電。2021年7月,伊利作為全球唯一農業食品業的代表企業案例被收錄在聯合國首份《企業碳中和路徑圖》,激勵更多企業在碳中和行動中付諸實踐,向全球展現綠色發展的“中國智慧”。
建立“環境可持續發展三級目標體系”、 搭建環保大數據管理平臺、發布可持續發展行動綱領……多年來,伊利投身可持續發展的“前沿陣地”,將可持續發展納入企業的發展戰略,將“創造更多社會價值”貫穿于生產經營和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與國家戰略目標同頻共振,推動實現“社會價值領先”。
作為伊利的掌門人,潘剛深刻了解產業高質量發展對于地方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在他的推動下,伊利積極探索實踐“產業基地精準扶貧”,通過利益聯結實現產業鏈共贏,已帶動500萬養殖從業者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在黑龍江省林甸縣,巨大的建設場地機器轟鳴,這里建成后將是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最大的高端液態奶生產基地,實現年產值約60億元。林甸縣是黑龍江省乳業“排頭兵”,可誰能想到這曾是一座國家級貧困縣。2004年,伊利入駐林甸縣,通過產業發展,助推當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施工中的生產基地,正是伊利再度投資26億元建設而成。談及伊利給林甸帶來的改變,林甸副縣長田大文感慨:“林甸縣依托伊利入駐,大力發展乳制品行業,不僅逐步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更成為乳業大縣,乳業作為第一大產業完全是伊利拉動的。”伊利促進的不僅是當地乳業發展,更發揮行業龍頭效應,拉動當地種植、養殖、物流、服務等上下游飛速發展,帶動整個產業鏈奔赴共同富裕。小縣城實現共同富裕大蛻變,在伊利的努力下,這樣的故事還在全國各地不斷上演。
潘剛在峰會上表示,未來伊利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尋求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推動產業鏈共贏,助力企業員工、產業鏈合作伙伴實現共同富裕,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
伊利積極響應國家新時期的號召,為達成“雙碳”目標厚植綠色發展底色,為促進共同富裕持續創造社會價值。隨著潘剛“全面價值領先”戰略目標的提出,伊利也將帶動產業鏈綠色發展,引領行業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繪就出一張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社會型企業全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