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九條政策措施每年扶持補貼奶業10億元
2022/04/244月22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政策例行吹風會,解讀近期出臺的《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奶業振興九條政策措施》及相關配套舉措。自治區農牧廳相關負責人說,九條政策措施對乳業的扶持補貼每年超過10億元。
《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奶業振興九條政策措施》包括:對新建規模化奶牛養殖場進行補貼、對使用專項債新建奶業發展園區予以支持、對龍頭企業生鮮乳加工增量進行補貼、對龍頭企業利用生鮮乳噴粉進行補貼、對利用性控胚胎培育高產奶牛進行補貼、對新增規模化苜蓿草種植進行補貼、設立奶牛疫病防控專項資金、支持乳業創新平臺建設、設立奶業振興基金。
九條政策措施實現了全產業鏈覆蓋,特別是加大了扶持補貼力度。
王雨鋒 自治區農牧廳二級巡視員
扶持補貼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預計每年將達到10億元,加上每年國家專項資金7.73億元和自治區財政資金4.76億元,屆時國家專項資金和自治區本級在奶業振興方面的投入預計每年將達到22.5億元。
自治區提出,到2025年實現奶畜存欄達到350萬頭只、奶類產量達到1000萬噸,率先在全國實現奶業振興,九條政策措施將對目標實現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九條政策措施及相關配套舉措相關介紹
一是對新建規模化奶牛養殖場進行補貼。全區5大奶源基地和10大奶業集群正在加快建設,伊利、蒙牛布局的加工基地相繼投產或即將投產,奶牛養殖場建設進度明顯滯后,奶源供應不足造成乳企部分產能閑置。新建規模化養殖場是奶牛擴群增量的基礎條件,也是增加奶源供應的主要途徑。對新建規模化養殖場進行補貼,可提高養殖場建設的積極性。自治區財政對2021年以后新建成的3000頭以上每個規模化養殖場補貼600萬元,每增加500頭再補貼100萬元,盟市按照自治區補貼資金的20%以上進行配套。以萬頭奶牛養殖場基礎設施總投資3億元計算,自治區和盟市的補貼約占基礎設施總投資8%左右,主要用于“三通一平”、糞污處理、設備購置等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對使用專項債新建奶業發展園區予以支持。為有效緩解企業自建養殖場的資金壓力,鼓勵地方政府利用專項債建設以規模化奶牛養殖場為主要內容的奶業發展園區,建成后采取租賃的形式收取租金和企業經營收入償還專項債,自治區在專項債安排上對地方政府新建奶業發展園區重點支持。
三是對龍頭企業生鮮乳加工增量進行補貼。為充分調動企業和地方政府建設奶源基地的積極性,加快解決奶源不足問題,支持企業有效利用閑置產能,增加產值和稅收。自治區和盟市財政自2022年開始,以上一年生鮮乳加工量為基數,給予國家和自治區級乳制品加工龍頭企業每增加1噸生鮮乳加工量給予200元補貼用于奶源地建設,補貼比例自治區和盟市各承擔50%。
四是對龍頭企業利用生鮮乳噴粉進行補貼。每年3—5月份是乳制品銷售淡季,會出現階段性原奶供應過剩問題,大型乳企普遍采取噴粉的方式解決養殖戶的交奶問題。噴粉會造成企業虧損,為保護養殖戶利益,緩解企業虧損壓力,自治區和盟市財政自2022年開始,對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收購生鮮乳用于噴粉的乳制品加工企業,按年予以補貼。補貼標準按照企業3—5月期間收購生鮮乳數量的10%,每噸補貼800元,補貼比例自治區和盟市各承擔50%。
五是對利用性控胚胎培育高產奶牛進行補貼。利用性控胚胎培育高產奶牛既可培育自主品種,也可緩解進口奶牛供應不足的問題。現有政策是對使用性控凍精每枚給予120元補貼,但方式單一、范圍有限,不能滿足現有需求。因此,自治區財政對養殖場能繁母牛利用性控胚胎培育高產奶牛進行補貼,使用的國產和進口性控胚胎按照每支市場價格的50%進行補貼,每頭奶牛按照移植胚胎標準補貼一次。
六是對新增規模化苜蓿草種植進行補貼。自2022年開始,自治區財政對新增集中連片標準化種植500畝以上的苜蓿草種植企業(合作社、種植戶)給予補貼,以500畝為一個單元,驗收合格后每個一次性補貼5萬元,可有效提高苜蓿草種植面積,增加自治區優質飼草料供給。
七是設立奶牛疫病防控專項資金。奶牛疫病嚴重影響奶業健康發展,建立自治區防疫技術攻關推廣體系,可有效防止奶牛疫病的發生和傳播,減少泌乳牛淘汰率。自治區設立奶牛疫情防控專項資金5000萬元,依托第三方機構的資源和技術優勢,主要用于奶牛布病等疫病的疫苗創新研究,布病、結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的快速監測、診斷、凈化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奶牛乳房炎等生殖系統疾病的防治及代謝病研究和推廣應用等專業服務。
八是支持乳業創新平臺建設。為更好的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乳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自治區政府將加大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基礎性研發的經費投入。自治區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資金支持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主要用于平臺建設、科技研發、重點課題攻關。重大課題研究再實行“一事一議”。
九是設立奶業振興基金。經自治區政府批準,在鄉村振興基金下設奶業振興基金,通過基金投資的方式,重點支持種源基地、飼草料基地、奶源基地、加工企業、產品生產、銷售流通等產業鏈上的奶業龍頭企業,解決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資金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