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低血鈣的發病機理、危害和防治措施
2022/11/02奶牛低血鈣癥在奶牛養殖行業一直被視為一個難題,尤其是它的臨床病例—產后癱瘓更是被人們所熟知。雖然在過去幾十年里,產后癱瘓的發病率并沒有隨著每頭奶牛的產奶量大幅增加而增長,但亞臨床低血鈣癥的高發病率仍然存在。研究奶牛產后低血鈣癥的發病機理及預防措施對養殖場生產以及整個行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奶牛低血鈣癥的發病機理
分娩是奶牛消耗最大的一項生產活動,幾乎所有奶牛產犢后血鈣的濃度都會下降。奶牛分娩活動結束,機體處于極度虛弱狀態,大腦皮質由興奮狀態立即轉為抑制狀態,使其活動轉入最低水平狀態,腦部出現暫時性的貧血,甲狀旁腺激素分泌減少,不能維持體內血鈣的平衡。而分娩前后大量血鈣進入初乳,母體動用骨鈣的能力降低,導致血鈣濃度出現急劇下降。母牛分娩后機體極度虛弱與組織功能失調構成了本病發生的雙重主導因素。
二、奶牛低血鈣癥的危害
1、低鈣血癥會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失調
鈣作為體內重要的礦物元素參與許多生理過程。鈣離子不僅參與骨骼肌和平滑肌的收縮調節機制,還參與神經遞質的合成與釋放。低鈣血癥奶牛發病初期會表現出情緒低迷、食欲不振、躁動不安和站立不穩的現象。后期由于鈣負平衡難以恢復,奶牛出現精神淡漠的狀態,伴有心跳加快和肌肉不規則震顫。甚至嚴重的會發生全身肌肉痙攣,排便排尿失禁,對外界的刺激不再產生反應。
2、低鈣血癥會影響奶牛的生產性能
國內有研究證實,奶牛的生產性能和低鈣血癥之間存在關系,低鈣血癥奶牛的產奶量和繁殖性能顯著降低。低鈣血癥奶牛發生能量負平衡,能量負平衡會抑制體內促黃體素的分泌,減少排卵,減少雌激素的分泌。長期低鈣導致營養不足,奶牛不足以支撐子宮的周期性活動。甚至可能會影響奶牛發情,使孕育犢牛的周期變長或較難懷孕。產奶量降低不僅會給牧場帶來經濟損失,也會影響犢牛的生長發育。
3、低鈣血癥會引起骨質變化
奶牛體內的血鈣濃度不足,一般通過腸鈣吸收和骨鈣重吸收進行恢復。但當機體吸收的鈣含量無法彌補鈣損失量時,機體中需要鈣參與調節的各種功能都將受到影響。鈣具有參與骨骼和牙齒形成的生物功能。鈣的缺失會影響骨骼的骨質鈣化,直接后果是骨質變少,使奶牛易患骨質疏松癥,甚至更嚴重的還會造成骨折,導致奶牛無法站立和移動而被迫淘汰。
4、低鈣血癥會增加其他疾病的易感性
研究發現,低鈣血癥能通過減弱圍產期奶牛免疫細胞信號引起機體免疫抑制。圍產期奶牛發生免疫抑制增加疾病的易感性。相關研究證實發生低血鈣癥的奶牛,圍產期生產性和營養代謝障礙性疾病的發病率會明顯增加,例如乳房炎、酮病、胎衣不下和子宮脫垂等。同時低血鈣癥也被認為是肢蹄病和消化系統類疾病(前胃遲緩)的風險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奶牛在發生低鈣血癥時可能會繼發很多生產性和能量代謝障礙性疾病,想要降低經濟損失,低鈣血癥的預防和治療不容忽視。
三、奶牛低血鈣癥的診斷和預警
血鈣水平監測是奶牛低血鈣診斷的最基本方法。通常圍產期奶牛產后12~24小時血鈣濃度降至最低,之后隨著機體適應泌乳后自我調節會慢慢恢復。健康的圍產期奶牛的血鈣濃度應該處于2.0~2.5mmol/L這個范圍之間,如低于該范圍即可判定奶牛發生低鈣血癥。當奶牛血鈣濃度<1.4mmol/L,且表現臨床癥狀(病初奶牛往往興奮不安,食欲明顯減退,精神逐漸低迷,常臥地不起,且奶牛體表溫度較低,四肢僵冷)時,判定奶牛發生臨床低鈣血癥。當奶牛血鈣濃度為1.4~2.0mmol/L,且不表現臨床癥狀時,判定奶牛發生亞臨床低鈣血癥。
四、奶牛低血鈣癥的防治措施
1、妊娠后期使用低鈣飼糧
飼喂低鈣飼糧預防低血鈣即通過刺激體內鈣代謝的激素調控,更好地動用骨鈣來源。當奶牛被飼喂低于正常鈣需要的飼糧時,奶牛會處于鈣負平衡狀態,促進甲狀旁腺素的分泌。當奶牛產前骨鈣動員被激活時,在分娩時血鈣水平快速降低情況下,其破骨細胞被激活,則更多的骨鈣被動員而用于緩解血鈣水平的不足;同時,產前低鈣水平的刺激使得甲狀旁腺素的分泌增加,進而促進1,25-二羥基維生素D3的形成。產后當為泌乳奶牛提供高鈣飼糧時,由產前低鈣水平的刺激形成的1,25-二羥基維生素D3有利于產后腸道更有吸收鈣而避免低血鈣癥的發生。
2、補充外源維生素D
維生素D是奶牛重要的鈣調節劑,在肝臟中被羥化為25-二羥基維生素D3(儲存形式)后,再在腎臟中當血鈣水平下降時引起甲狀旁腺素的分泌提高,進而提高相應酶的活性,使得25-二羥基維生素D3轉化為具有活性的1,25-二羥基維生素D3。外源維生素D的補充可提高鈣的吸收能力而用于提高血鈣水平,因此可以通過補充外源維生素D預防和治療低血鈣。同時盡管維生素D可有效預防奶牛低血鈣,但其對懷孕奶牛有厭食、體重減輕、呼吸困難、心、跳加速、心血管鈣化等中毒癥狀,且其安全劑量與預防低血鈣的劑量界限較窄,在引起奶牛血鈣上升的劑量上,容易導致奶牛中毒,因因此在使用上主要可用于緊急治療產后癱瘓。
3、口服鈣制劑
低血鈣主要是產后奶牛缺鈣引起,因此產后口服鈣制劑是預防和治療低血鈣的首選。但產前的補鈣會導致骨鈣的大量沉積,而產后奶牛骨鈣的動員會比較緩慢,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在產后奶牛的飼糧也必須轉為高鈣飼糧。盡管產后高鈣飼糧的飼喂可能有代謝堿中毒風險,但若產前飼喂低鈣飼糧,組織仍可保持較好的對甲狀旁腺素的敏感性。口服鈣制劑即通過飼喂大量的可溶性鈣,使得消化道與細胞外液間形成一個高濃度的鈣梯度,導致胃腸道被動吸收鈣離子。但瘤胃內的高pH和高碳酸鹽可能會沉淀鈣離子,進而降低瘤胃對鈣的吸收率。對于處于低血鈣癥而仍然可以站立的奶牛,通過口服鈣制劑可快速提高血鈣水平,但奶牛癱瘓時則需要配合輸液補充鈣。
4、添加陰離子鹽
由于鉀、鈉、鈣、鎂等陽離子在奶牛體內吸收程度不一,鉀、鈉級別能被奶牛全部吸收。因此將DCAD定義為日糧中主要陽離子與主要陰離子的含量及其毫摩爾數之差。當陽離子-陰離子差值(DCAD)>0,即飼喂高DCAD產前日糧的奶牛處于代償性代謝堿中毒狀態時,減弱了甲狀旁腺激素的活性,這使得靶組織如骨骼和腎臟對甲狀旁腺激素的敏感性降低,影響鈣穩態機制。當加入足夠多的陰離子來制備一種低DCAD日糧,即陽離子-陰離子差值為負值時,陰離子發揮作用,使機體處于酸性環境,誘導代償性代謝酸中毒,提高靶向組織對甲狀旁腺素的敏感性,從而恢復了鈣穩態調節機制的能力,進而促進了奶牛在泌乳開始時血鈣濃度下降,又迅速恢復到正常鈣含量。據研究報道,添加陰離子鹽來調整DCAD可以降低亞臨床型低血鈣癥的發生,并使得產后癱瘓的發病率下降約50%,改善瘤胃機能,提高奶牛在泌乳早期的食欲,減少泌乳早期能量負平衡等不利影響。
信息來源:畜牧行業檢測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