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預計年底奶牛存欄達到163萬頭以上,奶產量達到720萬噸
2022/11/25近日,據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消息,前三季度,內蒙古全區奶牛存欄162.1萬頭,同比增長9.8%;牛奶產量432萬噸,同比增長11.3%。預計年底奶牛存欄達到163萬頭以上,奶產量達到720萬噸,分別較2021年增長19.6萬頭、47萬噸,兩項指標均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2022年內蒙古出臺了“奶業振興九條政策措施”(下簡稱“奶九條”),聚焦優質牧草供給、優良品種培育、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奶牛疫病防控、乳業科技創新等環節,從全產業鏈解決制約奶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力爭到2025年奶類產量達到100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000億元,率先在全國實現奶業振興。
目前,全區對新建成規模化養殖場發放補貼資金3.48億元,下達疫病防控、科研創新、噴粉補貼等資金2.1億元。同時,發行專項債券19.99億元,且專項債申請不設上限。在此基礎上,與伊利、蒙牛集團合作設立近百億的奶業振興基金,撬動金融等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為率先在全國實現奶業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資金保障。
同時,擴大優質青貯玉米、苜蓿和飼用燕麥等三大優質飼草種植,提高飼草自給能力。優質飼草供應能力穩步提升,在實施國家糧改飼,高產優質苜蓿種植項目基礎上,自治區又將新增集中連片苜蓿種植納入“奶九條”政策補貼范圍,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全區青貯玉米達到1400萬畝,增長12%;苜蓿保有面積達到429萬畝,增長3%;飼用燕麥達到190萬畝,增長15%。專業化水平不斷推高,全區80%以上的全株青貯玉米由種養一體或訂單方式收購生產,90%以上的優質苜蓿基地由專業化飼草企業建設,規模奶牛場全部實現“苜蓿+全株青貯+精料補充料”的全價日糧飼喂,飼草供應與養殖場適配度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穩步提升,全區90%以上全株青貯玉米達到良好以上水平,苜蓿干草平均等級達到二級以上,燕麥草干草平均等級達到一級以上,為牛奶產量、品質雙升提供了保障。已完成“奶九條”苜蓿補貼種植面積7.6萬畝、國家奶業振興苜蓿行動計劃2.5萬畝,力爭年內增加苜蓿產量3.5萬噸。
充分發揮賽科星研究院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三河牛院士工作站等科研院所和2家國家級奶牛核心育種場優勢,穩步提升育種創新能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出臺育種獎勵政策,支持賽科星、京緣等5個種業企業“育繁推”一體化發展。賽科星作為育種領頭企業,奶牛性控凍精年產能約50萬劑,占到全國市場總量的40%以上,連續8年產銷全國第一。加快優質高產奶牛擴繁速度,依托奶業振興扶持政策,敞開式對進口奶牛、優質性控胚胎移植、性控凍精使用進行補貼。全區每年推廣使用性控胚胎2萬枚以上、推廣使用性控凍精15萬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場良種覆蓋率達到100%,百頭以上參測牧場奶牛平均單產9.5噸以上,大型養殖企業達到10噸以上。
2022年全球乳業20強中,伊利憑借全產業鏈的競爭優勢穩居“全球五強”,蒙牛連升兩名,位列第七,創歷史新高。
下一步,全區將繼續扶持乳制品加工企業,聚焦生鮮乳加工增量、噴粉等環節,對乳制品加工龍頭企業進行補貼,提高企業加工產能。鼓勵中小規模乳制品加工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擴大生產低溫奶、鮮奶冰淇淋、干奶酪等乳制品,有效延長產業鏈條。發展地方特色乳制品,在大力發展現代乳制品企業的同時,鼓勵支持中小養殖場戶發展地方特色乳制品加工,培育產品質量優、文化特色濃、品牌信譽高的地方特色奶食品,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目前已有220家奶制品作坊注冊商標,年加工產值超10億元。
信息來源:人民網